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年, 第1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8-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气候系统变化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人工造雪气象条件初步研究
毛明策,王琦,田亮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547-55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100
摘要 ( 1213 )   HTML ( 34 )   PDF (1926KB)( 1501 )

利用北京和张家口地区气象站建站至2016年历年11月至次年3月气象资料,研究2022年北京冬奥会人工造雪地面气象条件,结果表明:降水相态与地面气温(T)和相对湿度线性组合关系密切,通过计算不同温度对应降水相态频率,发现北京T≤-0.2℃,张家口市T≤-0.8℃时,降水相态为雪的频率≥95%;估算了冬奥会和残奥会举办地区域自动气象站2014—2016年赛事期间可造雪时数,发现冬奥期间造雪时数较为充足,残奥期间造雪时数较少,可以采用造雪和储雪结合保证赛事用雪。

浙江省1901—2017年降水序列构建及变化特征分析
肖晶晶, 李正泉, 郭芬芬, 姚益平, 马浩, 王阔, 温泉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553-56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19
摘要 ( 1410 )   HTML ( 48 )   PDF (11204KB)( 818 )

基于通过均一性检验的历史观测资料和GPCC格点降水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构建了可以代表浙江省的1901—2017年年降水序列,并通过Morlet小波分析、MK检验、气候趋势等分析了浙江百年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68个台站1951—2017年月降水序列数据质量较好,均通过RHtest均一性检验。交叉检验表明,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区别台站资料长度建立的最优拟合方程组,能很好地反演浙江68个台站1901—2013年年降水情况。1901—2017年浙江省年降水量无明显线性变化趋势,但存在56 a和35 a两个变化主周期,在1960年前后全省降水由多雨期向少雨期突变。1901—2017年浙江降水气候倾向率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分布特征,各地数值分布在-15.6~19.1 mm/10a之间;平均相对变率呈北低南高的分布特征,各地数值分布在11.1%~20.2%之间。

1966—2015年天山南北坡空气湿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陈迪桃,黄法融,李倩,李兰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562-57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61
摘要 ( 1068 )   HTML ( 22 )   PDF (8173KB)( 1101 )

利用天山地区近50年(1966—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天山南北坡相对湿度(RH)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天山南北坡RH对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参考蒸散量、日照时数的敏感性,并探讨了引起RH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整个天山地区RH变化有略微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北坡RH总体呈下降趋势,南坡RH总体呈上升趋势。(2) RH空间分布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南北坡全年及春季以下降趋势为主,而夏、秋、冬三季均以上升趋势为主,且南坡变化趋势的显著性高于北坡。(3) RH对风速、气温、日照时数及参考蒸散量均为负敏感,对降水量为正敏感。北坡RH对各气象因子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日照时数>参考蒸散量>风速>气温>降水量,南坡敏感程度依次为日照时数>风速>参考蒸散量>气温>降水量。空间分布上,仅降水量敏感系数高值区位于北坡伊犁河谷,其余要素敏感系数高值区均位于南坡。(4)参考蒸散量是影响天山地区RH变化的主导因子,整个天山地区参考蒸散发贡献率较高,日照时数贡献率高值区集中于北坡伊犁河谷,风速、降水量、气温贡献率高值区均集中于南坡克孜勒苏地区。

气候变化影响
全球1.5℃和2.0℃升温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孙茹,韩雪,潘婕,熊伟,居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573-58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90
摘要 ( 1090 )   HTML ( 37 )   PDF (8456KB)( 800 )

采用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的气候模式,确定全球升温1.5℃和2.0℃出现的时间,并结合农业技术转移决策支持系统(DSSAT)模型模拟小麦的产量,最终选取4套数据对比研究中国小麦区温度和降水变化特征以及各区域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综合评价了不同升温情景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球升温1.5℃和2.0℃背景下,我国小麦生育期内温度相对于工业革命前分别升高1.17℃和1.81℃。两种升温情景下我国春麦区升温幅度大于冬麦区升温幅度。春麦区中新疆春麦区升温幅度最大,西北春麦区升温幅度最小;冬麦区中温度变化最大和最小的麦区分别为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2)在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我国小麦生育期内降水相对于历史时段(1986—2005年)分别增加9.1%和11.3%。从各麦区来看,两种升温情景下春麦区降水增加幅度略大于冬麦区的增加幅度。所有麦区中只有新疆春麦区降水低于历史时段降水。春麦区降水增加幅度最大的麦区为北部春麦区。冬麦区中降水增加较大的麦区为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降水增加较小的麦区为华南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3)两种升温情景下,我国小麦单产相对于历史时段(1986—2005年)平均减产分别为5.2%和4.6%,两种升温情景对中国小麦产量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全球升温大背景下我国春小麦主要呈现增产趋势,冬小麦主要呈现减产趋势。减产幅度较大的麦区为华南冬麦区和青藏春麦区,增产幅度最大的麦区为西北春麦区。从各麦区产量减产面积比例上看,我国各麦区减产面积所占比例趋势为从北向南由多变少再变多,其中华南冬麦区减产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北部冬麦区最小。

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研究
查芊郁,高超,杨茹,刘悦,阮甜,李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583-59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67
摘要 ( 1020 )   HTML ( 22 )   PDF (7166KB)( 598 )

基于ISI-MIP(The Inter-Sectoral Impact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推荐使用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HadGEM2-ES,GFDL-ESM2M,MIROC-ESM-CHEM,Nor-ESM1-M,IPSL-CM5ALR),驱动SWIM(Soil and Water Integrated Model)水文模型,研究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变化,得出结论:(1)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在2种升温情景下均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全球升温1.5℃时年径流量较基准期(1986—2005年)增长9.5%,而升温2.0℃情景下涨幅更明显,高达17%。(2) 4个季节径流量在2种升温情景下较基准期均有增长,其中春季涨幅最明显,达24.4%,夏、秋、冬季涨幅分别为7.1%、16.1%、13.5%。全球升温2.0℃时淮河上游干流径流量在4个季节较基准期增长率均大于全球升温1.5℃时。(3)不同气候模式输出日径流量最大值相差较大而平均值相差较小。未来2种升温情景日径流量超过王家坝闸设计流量的日次较基准期均有增加,尤其升温2.0℃情景较基准期增多22次,较升温1.5℃情景多5.8次,表明未来升温2.0℃情景下淮河上游出现极端径流事件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光伏电站对局地气候的影响研究进展
崔杨, 陈正洪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593-60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72
摘要 ( 2920 )   HTML ( 85 )   PDF (1520KB)( 1922 )

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有效降低了人类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并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做出显著贡献。随着各地光伏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电站这一人工设施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自2000年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综合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对研究方法、影响机理及光伏电站对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大量研究表明:光伏电站布设会在荒漠地区产生“光伏热岛效应”,从而引起局部区域气温上升,在城市地区布设能够在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此外,光伏组件还会对反照率、地表辐射平衡等产生影响,进而对局地甚至全球气候产生作用,其影响范围和程度尚无准确结论,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温室气体排放
卫星高光谱大气CO2探测精度验证研究进展
张兴赢,孟晓阳,周敏强,白文广,周丽花,胡玥明,余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602-61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70
摘要 ( 1138 )   HTML ( 22 )   PDF (2668KB)( 1784 )

卫星高光谱大气CO2遥感探测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意义重大,卫星CO2反演产品的地基观测验证是获得产品精度评价、发现算法可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的重要环节,因此地基高光谱CO2的观测验证研究对提高卫星产品定量精度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当前国际上大气CO2探测卫星的研制进展,短波红外大气CO2的反演方法进展,重点阐述了地基高光谱CO2探测技术进展及其对卫星大气CO2的定量探测精度验证方法和技术研究进展,并对该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对策论坛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减排力度评价
王利宁, 杨雷, 陈文颖, 单葆国, 张成龙, 尹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613-620.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47
摘要 ( 1263 )   HTML ( 31 )   PDF (1506KB)( 833 )

基于气候变化综合模型——全球变化评价模型(GCAM-TU),分析了2030年各国家/地区减排承诺下能源相关CO2的全球排放路径与不同可能性下2℃温升目标对应的最优排放路径的差距。研究发现,当前减排承诺下的全球排放路径与最优路径仍存在一定差距,各国家/地区需加大2030年后的减排承诺力度。进一步分析了主要国家/地区在各自减排承诺下的碳强度下降率、减排成本和人均碳排放,得出中国在全球减排进程中的努力和贡献是巨大的,而南非、日本等国承诺力度不足。为实现自主决定贡献,中国终端能源消耗将较参考情景有所下降,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基于发展中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的资金需求评估
洪祎君, 崔惠娟, 王芳, 葛全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621-63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60
摘要 ( 1005 )   HTML ( 9 )   PDF (2074KB)( 589 )

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是《巴黎协定》后发展中国家气候资金需求信息的重要载体。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资金需求日益增长,而发达国家提供的气候资金存在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等问题,已成为当前气候资金议题的主要矛盾。因此,本文依据最新的151份发展中国家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深入分析发展中国家自主提出的未来气候资金需求,并评估了各国自主贡献资金需求的合理性。研究发现,151个发展中国家中有84个国家提出具体的国家自主贡献资金需求,其国家自主贡献时间框架内的资金需求总值达4.4万亿美元;分析48个同时提出减缓与适应资金需求以及21个同时提出国内与国外资金需求国家的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得到,发展中国家资金需求类别中用于减缓与适应的资金需求比例约为6?4,国外资金需求与国内资金需求比值约为7?3;基于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估算的发展中国家累积减排量到2030年约119 Gt CO2-eq,自主贡献减排成本平均值为50美元/ t CO2-eq;发展中国家2015—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资金需求预期为1万亿~4万亿美元,年均700亿~2600亿美元,其中国际资金需求为0.7万亿~2.8万亿美元,年均500亿~1900亿美元。

从科学和政策视角看碳预算对全球气候治理的作用
陈晓婷, 陈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632-639.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42
摘要 ( 1177 )   HTML ( 23 )   PDF (1295KB)( 764 )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阐述和明确了全球平均地表温升与累积CO2排放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尽管在科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对2℃温升目标及所对应的全球累积碳排放空间(即全球碳预算目标)已达成一定的科学认知和政治共识。但如何将碳预算从目标要求转变为各国决策和实际行动,仍是政策制定者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提出建立一个有效的碳预算综合管理框架,努力避免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气候系统危害,并利用其科学和政策的双重内涵,来推动谈判进程和加大行动力度,在新型气候治理模式下推动全球减排目标的实现。

简讯
IPCC 1.5℃特别报告发布,温室气体减排新时代的标志
姜克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640-64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136
摘要 ( 1683 )   HTML ( 73 )   PDF (937KB)( 1115 )
2018108日,IPCC发布了《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1]2016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在通过《巴黎协定》时发出的邀请,IPCC201610月份决定开始编写这份报告。2017年初,IPCC选择了来自40个国家的91位作者,启动了报告的编写。这份报告的全名为《IPCC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威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努力消除贫困的背景下,关于全球升温高于工业化前水平1.5的影响和相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路径的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
从检验CMIP5气候模式看CMIP6地球系统模式的发展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6): 643-648.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8.036
摘要 ( 2465 )   HTML ( 76 )   PDF (987KB)( 1654 )
世界气候研究项目(WCRP)正在组织第六次气候模式对比计划(CMIP6),全球各个气候模式组正在抓紧发展新模式和做多种相关的数值试验。此时,有必要回顾大量CMIP5气候模式模拟气候变化的效果,以便展望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的可能发展前景。目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正在启动和进行中,其中所用的主要工具是CMIP6的地球系统模式。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