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年, 第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3-01-3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气候系统变化
对地球系统模式评估方法的回顾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1-8.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1
摘要 ( 2715 )   HTML ( PDF (4424KB)( 1643 )
对地球系统模式评估方法的回顾表明,近些年该领域有明显的进展,包括从单个变量到地球系统五个圈层多变量、多过程、多现象的定量评估,从气候态的评估到气候变化(如趋势性、周期性、年代际变率)、极值、异常和现象的定量评估,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计算模式模拟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在多模式的利用中开始考虑模式之间的独立性和相似性,以及对气候预测和预估的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和不确定性的贡献分析。
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综述
黄建平 季明霞 刘玉芝 张镭 龚道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9-14.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2
摘要 ( 3426 )   HTML ( PDF (4227KB)( 2898 )
从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陆气相互作用的观测试验以及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等几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以特定区域研究为主,缺乏对全球不同区域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时空关联的系统性归纳研究,且野外观测试验持续时间较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和陆面过程模式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从资料获取、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3个方面提出未来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方向。
1961—2010年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
叶殿秀 尹继福 陈正洪 郑有飞 吴荣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15-20.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3
摘要 ( 3151 )   HTML ( PDF (4294KB)( 2260 )
利用全国753个站1961—2010年夏季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和基于死亡率明显增加而制定的高温热浪指标的已有研究成果,统计分析了我国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和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的高温热浪频次、日数、强度高值区基本相同,均在江淮、江南大部和四川盆地东部等地,其中江西北部、浙江北部高温热浪频次最高,高温日数最多;浙江北部高温强度尤为突出。近50年来我国夏季高温热浪的频次、日数和强度总体呈增多、增强趋势,但也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20世纪60—80年代前期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减少(弱)趋势,80年代后期以来,高温热浪频次和强度呈增多(强)趋势。区域变化特征明显,华北北部和西部、西北中北部、华南中部、长江三角洲及四川盆地南部呈显著增多(强)趋势;而黄淮西部、江汉地区呈显著减少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温热浪的范围明显增大。
1961—2005年中国区域性低温事件的观测、再分析与模拟的比较研究
胡浩林 任福民 王澄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21-28.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4
摘要 ( 2621 )   HTML ( PDF (4764KB)( 1545 )
利用1961—2005年观测、NCEP再分析资料和北京气候中心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1.1版本(BCC-CSM1.1)模拟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首先采用优选格点回归方法将网格资料降尺度到台站上,然后再应用区域性极端事件客观识别法对3套资料识别得到中国区域性低温事件。分析表明,NCEP再分析资料很好地再现了最低气温的实况;BCC-CSM1.1模式对日最低气温的模拟尽管总体上不如NCEP再分析资料,但模拟效果也较好。NCEP再分析资料在中国区域性低温事件的长期趋势、年际变化以及累积强度和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上都较好地再现了实况。BCC-CSM1.1模式对中国区域性低温事件的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式较好地模拟出1961—2005年中国区域性低温事件在频次、极端强度、最大影响面积、持续时间、累积面积和综合强度等各项指标所表现出的一致的减小趋势;对事件累积强度和发生频次空间分布的模拟,总体上较好地反映了观测的主要特征,但对中心位置的模拟存在一定偏差。
未来情景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极端降水分布特征
张利平 杨艳蓉 秦琳琳 段尧彬 杨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29-34.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5
摘要 ( 2707 )   HTML ( PDF (3108KB)( 1567 )
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9个气象站点1961—2008年的日降水资料和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多模式数据结果,抽取逐年的最大日降水量序列样本,运用广义极值分布(GEV)和广义帕累托分布 (GPD)两种极值统计模型对样本进行拟合,遴选出描述流域最大日降水量分布规律的最优概率模型,推算重现期对应的降水量值,并预估该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响应。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降水极值均符合GEV和GPD分布,但GPD模型更适合用于描述该流域降水极值分布;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用GPD分布拟合的降水极值优于使用GEV分布;A2情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将更频繁、更强烈,A1B情景下次之,B1情景下相对较小,表明未来高排放气候情景对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比中、低排放情景大。
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张婷婷 章新平 吴华武 申林 郭丽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35-42.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6
摘要 ( 2775 )   HTML ( PDF (5501KB)( 1313 )
利用1960—2006年湘江流域内44个气象观测站蒸发皿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系数分析法,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来分析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47年间以21.29 mm/10a速率显著减少,通过了90%信度检验;且有75%的站点蒸发皿蒸发量下降趋势显著。从季节变化来看,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趋势主要在夏季,以15.58 mm /10a的速率显著下降,并通过了99%信度检验。从空间分布来看,湘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且下游地区减少趋势最显著。流域饱和差的减小及风速的显著下降导致大部分站点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
利用采暖/制冷度日分析建筑能耗变化的适用性评估
李明财 郭军 史珺 熊明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43-48.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7
摘要 ( 2653 )   HTML ( PDF (3481KB)( 1768 )
采暖/制冷度日与建筑能耗有显著线性关系,被认为是最简单可靠的衡量能源需求的指标,但其适用性还缺乏全面的评估。通过模拟1961—2009年天津市办公、商场以及不同节能水平的居住建筑能耗,分析了能耗与采暖/制冷度日的关系,确定其反映能耗变化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采暖期办公及商场建筑的热负荷与采暖度日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和0.97;制冷期冷负荷与制冷度日的关系尽管也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决定系数仅分别为0.64和0.55;不同节能水平居住建筑热负荷与采暖度日极显著相关,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研究认为:采暖度日可以反映办公、商场及居住建筑的热负荷特征,用于分析气候变化对能耗的影响是可行的;但制冷度日不能完全反映办公及商场建筑冷负荷的变化,仅可分别解释冷负荷变化的64%和55%,单纯用制冷度日研究能耗变化是不够全面的。通过分析能耗与气候要素的关系发现,冬季采暖期能耗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而夏季制冷能耗受气温和湿度的共同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增温潜势和全球温变潜势对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贡献估算的差异
王长科 罗新正 张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49-54.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8
摘要 ( 4405 )   HTML ( PDF (3252KB)( 13268 )
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全球温变潜势(GTP)是目前常用的温室气体增温能力的通用指标。如果用GTP代替GWP,1990—2005年,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南非温室气体排放所占份额增加,而巴西、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墨西哥和俄罗斯所占份额减少;2015—2030年,欧盟、美国、日本、中国所占份额将增加,而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墨西哥和巴西所占份额会减少。用GTP代替GWP后,巴西、澳大利亚等国所占份额减小,而欧盟所占份额增加,这可能是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考虑尽早采用GTP代替GWP而欧盟反对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加州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经验及其启示
马翠梅 徐华清 苏明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55-60.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09
摘要 ( 2915 )   HTML ( PDF (4050KB)( 1501 )
分析阐述了美国加州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历程、清单边界界定原则、清单采用的方法、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数据来源、清单报告格式和最新的强制性温室气体报告制度。结合中国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现状,提出了尽早确定电力转移排放归属地、改善统计数据基础、做好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IPCC部门分类对应工作、研究重点排放源温室气体报告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简讯
为减缓全球变暖而奋斗
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61-66.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10
摘要 ( 2340 )   HTML ( PDF (4401KB)( 1252 )
科学知识:全球变暖专题
工业化前
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3, (1): 67-69.   DOI: 10.3969/j.issn.1673-1719.2013.01.011
摘要 ( 2420 )   HTML ( PDF (1782KB)( 1205 )
2℃阈值
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 2013, (1): 70-72.  
摘要 ( 1874 )   HTML ( PDF (1526KB)( 1471 )
翻转成员与翻转点
王绍武 罗勇 赵宗慈 闻新宇 黄建斌
. 2013, (1): 73-78.  
摘要 ( 1681 )   HTML ( PDF (3662KB)( 1605 )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