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年, 第03卷, 第04期 刊出日期:2007-07-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新科学认知
潘家华 孙翠华 邹骥 周大地 姜克隽 徐华清 张希良 周凤起 蔡祖聪 郎四维 张小泉 高庆先 张天柱 孙国顺 段茂盛 杨宏伟 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187-194.  
摘要 ( 3686 )   HTML ( PDF (4485KB)( 2585 )
摘 要:2007年5月4日,IPCC第三工作组在泰国曼谷发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2007:减缓气候变化》的决策者摘要及主报告。报告综合评估了2001年以来有关减缓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成果,考察分析了中短期(2030年前)和长期(2030年后)温室气体的排放情景、减排潜力、成本范围,以及稳定大气温室气体(GHG)浓度水平的可能选择。报告总体认为,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取决于发展路径的选择,现有各种技术手段和许多在2030年以前具有市场可行性的低碳和减排技术,将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有效减排;在2030年以后将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较低水平的成本并不高,但需要国际合作,采取一致行动,并认为可持续发展与温室气体减排可以相互促进。
极端事件专栏
1951-2005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与干旱化趋势
马柱国 任小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195-201.  
摘要 ( 3562 )   HTML ( PDF (4064KB)( 2304 )
摘 要:利用1951-2006年中国区域160个站的月降水及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区域近56 a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与干旱化联系的事实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减少的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北方的西北东部、华北及东北;在南方,西南的降水减少趋势与上述地区具有类似特征。气温基本为增温趋势,而西北东部及西南地区气温也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转折性变化,由80年代中期以前的降温趋势转为其后的增温趋势。地表湿润指数分析的结果指出:我国西北东部、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当前正处于一个干旱化过程,但不同地区干湿变化特征及干旱化的持续时间和位相却有差别。
21世纪中国极端降水事件预估
江志红 丁裕国 陈威霖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02-207.  
摘要 ( 3770 )   HTML ( PDF (3812KB)( 2792 )
摘 要: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一直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观测、理论及模拟预估等方面对近十多年来国内外极端降水气候事件的研究作一综述,并给出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对我国21世纪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的预估结果。
1960-2005年长江流域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特征
苏布达 Marco Gemmer 姜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08-213.  
摘要 ( 3912 )   HTML ( PDF (3398KB)( 2006 )
摘 要:根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和ECHAM5/ MPI-OM气候模式20世纪试验期(1941-2000年)79个格点逐日降水模拟资料,建立年最大强降水AM(annual maximum)序列及汛期日降水量<1.27 mm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MI(Munger index)序列,分析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概率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 长江流域强降水事件的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岷沱江流域中游、洞庭湖湖区、长江中下游干流区与鄱阳湖东南部支流等地区,干旱事件强度和概率最大的地区位于金沙江流域中下游与嘉陵江流域;2) 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AM事件的多年平均值普遍高于观测值,但离差系数普遍低于观测值; 3) 气候模式模拟结果与观测的降水极值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但对气候模式和实际观测的降水极值概率分布的拟合,均证明Wakeby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
研究短论
碳泄漏问题评析
谢来辉 陈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14-219.  
摘要 ( 3799 )   HTML ( PDF (4012KB)( 2220 )
摘 要:《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对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流向可能产生巨大影响,而碳泄漏是描述这种影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碳泄漏问题是环境与贸易冲突在气候变化领域中的体现,也是涉及国际气候制度谈判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首先介绍了碳泄漏的概念;并对当前学术界关于碳泄漏率与流向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从多方面分析评价了全球能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中国的影响;最后分析了碳泄漏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气候变暖与西安市冬季供暖的能源消耗分析
庞文保 刘宇 张海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20-223.  
摘要 ( 3516 )   HTML ( PDF (2212KB)( 1831 )
摘 要:综合分析了西安市负积温、供暖初日、供暖终日、供暖期天数以及西安集中供暖面积和供暖热消耗量的多年变化。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西安市亦存在冬季越来越暖,采暖期越来越短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集中供暖总面积和总供暖热消耗量不断增加,而单位供暖面积的热消耗量的总趋势随年代有所减少,但逐年耗热量与冬季气温的相关性并不好,说明实际供暖部门并没有根据气候变化调整能源投入。因此,建议冬季供暖的初、终日期及供暖强度应随着天气冷暖变化而随时调整,实现合理节能。
登陆中国初、终热带气旋的变化
任福民 王小玲 董文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24-228.  
摘要 ( 2935 )   HTML ( PDF (3276KB)( 1939 )
摘 要:对1951-2005年登陆中国的初、终热带气旋①的季节变化、地理分布及年代际变化等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初旋发生在4-8月,以6月份频次最多;终旋在8-12月出现,以9月份频次最多。初、终旋在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地登陆最为频繁,尤其以海南岛东南部最为突出。初旋日期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和偏晚的长期趋势,终旋日期也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但无显著的变化趋势。
气候变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
刘颖杰 林而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29-233.  
摘要 ( 3287 )   HTML ( PDF (2703KB)( 2265 )
摘要:利用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84-2003年的数据和同期年平均温度的观测数据,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20年间温度变化、农业生产资料投入以及播种面积变化对粮食总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温度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农作物增产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农作物增产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华东和中南地区的农作物粮食产量的影响则不明显。农业投入的增加对各地区的农作物增产在早期作用均显著,后期则增长缓慢。而各地区播种面积的变化对其总产量影响不太明显,但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播种面积的持续下降对粮食总产量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新疆博州地区气候生长季降水变化分析
辛渝 陈洪武 刘兴旺 卢戈 博力健 陈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34-238.  
摘要 ( 2979 )   HTML ( PDF (3302KB)( 1588 )
摘 要:对新疆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1958-2005年作物生长季降水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博州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存在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降水偏多年略多于偏少年;降水存在5~7 a、16 a 和30 a 左右的周期变化;90年代以来,由于博河上游地区5月份降水偏少,而且博河中游地区第一场"透雨"日期又快速推后以及透雨次数减少等原因,造成河谷一带春夏干旱尤为突出;而在6-8月份,博河上游地区降水量与大雨日数的显著增加却极易诱发山区洪灾;秋季月降水量的普遍增加对作物的采收晾晒不利,但是山区秋季降水的增加有利于秋水转为春用。
山东省雷暴时空变化特征
高留喜 杨成芳 冯桂力 吕环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39-242.  
摘要 ( 3712 )   HTML ( PDF (2428KB)( 1751 )
根据1966-2005年山东省的雷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及自然正交函数展开(EOF)方法,对山东省雷暴气候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年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泰沂山区多、半岛沿海和山东西部平原较少的特点;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有明显的日变化;在过去40 a中,山东雷暴日数具有较强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下降的特点,并有一定的阶段性。
研究简讯
2006年中国夏季降水预测回顾
柳艳香 王凌 赵振国 李维京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43-245.  
摘要 ( 2812 )   HTML ( PDF (2302KB)( 1560 )
2006年夏季(6-8月),中国降水主要分布型态为南方多雨,北方少雨,华南大部地区是主要多雨区。长江流域大部地区降水异常偏少,特别是川东盆地遭遇了严重的高温热浪和伏旱袭击,而华南、江南等地又受到强台风的影响,造成了严重的旱、涝灾害。通过分析2006年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成败的原因,提出了目前我国短期气候预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消息
IPCC WGI第4次评估报告引用文献概况
曹丽娟 高学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46-246.  
摘要 ( 3079 )   HTML ( PDF (568KB)( 1700 )
香港气候变化国际会议(ICCC)更加关注应对与行动
张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47-247.  
摘要 ( 2503 )   HTML ( PDF (839KB)( 1636 )
"全球变暗、变亮及气候变化中的相关议题"国际研讨会简介
赵宗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48-248.  
摘要 ( 2405 )   HTML ( PDF (857KB)( 1686 )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