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曦,李宁,张正涛,刘佳伟,王芳. 全球热浪人口暴露度预估——基于热应力指数[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 16(4): 424-432. |
[2] |
张稼乐,潘志华,匡文慧,潘宇鹰,韩国琳,王佳琳,黄娜,张子源,尹文娟. 1984—2014年北京地区不透水地表的时空变化及其温度效应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 16(3): 296-305. |
[3] |
曹经福,李明财,孙玫玲,陈跃浩,杨艳娟,张瑞雪. 湿球温度冷度日反映制冷能耗的适用性评估[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6): 617-623. |
[4] |
王晴,黄富祥,夏学齐. 2008年以来青藏高原春季大气温度逆转趋势及其与臭氧总量变化之间的可能联系[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4): 385-394. |
[5] |
尹红,孙颖. 基于ETCCDI指数2017年中国极端温度和降水特征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4): 363-373. |
[6] |
方珂,余锦华. 海表温度差异对1998及2016年8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 15(2): 119-129. |
[7] |
孙茹,韩雪,潘婕,熊伟,居辉. 全球1.5℃和2.0℃升温对中国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14(6): 573-582. |
[8] |
陈迪桃,黄法融,李倩,李兰海. 1966—2015年天山南北坡空气湿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14(6): 562-572. |
[9] |
毛明策,王琦,田亮.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人工造雪气象条件初步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14(6): 547-552. |
[10] |
匡洋, 李浩, 夏军, 杨泽川. 气候变化对跨境水资源影响的适应性评估与管理框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8, 14(1): 67-76. |
[11] |
葛非凡, 毛克彪, 蒋跃林, 姜立鹏, 范玉芬, 王一舒, 谭雪兰, 李建军. 三峡大坝运行后长江中下游流域气温与植被变化特征及原因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 13(6): 578-588. |
[12] |
王玉洁, 秦大河.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影响研究综述[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 13(5): 483-493. |
[13] |
张雷 任国玉 宝乐尔其木格 徐宾 宇婧婧. 基于卫星观测的南海表层温度气候学特征及长期变化[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 13(3): 189-197. |
[14] |
刘瑞霞, 刘杰, 刘月丽. AIRS反演中国区域上对流层水汽分布特征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12(1): 1-9. |
[15] |
朱亚妮, 曹丽娟, 唐国利, 周自江. 中国地面相对湿度非均一性检验及订正[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 11(6): 379-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