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年, 第7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气候系统变化
极地与青藏高原地区NOX的冰雪来源
林伟立 汪君霞 朱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1-7.  
摘要 ( 3017 )   HTML ( PDF (3977KB)( 1744 )
NOx在雪-气之间的交换能够影响到极地大气边界层的大气成分和大气化学过程,增强极地大气边界层的氧化性,并可能影响对冰雪大气成分记录的解释。近年来,人们认识到冰雪在光照下释放NOx是极地大气边界层NOx的一个重要来源。从以下几方面对大气边界层NOx的冰雪来源进行综述:NOx冰雪来源的观测和实验证据、冰雪释放NOx的机制和影响参数、极地NOx浓度和通量以及极地冰雪NOx化学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笔者已在处于北半球中纬度的青藏高原观测到冰雪表面光照下释放出比极地高1个量级浓度水平的NOx,因此需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揭示其对青藏高原大气氧化性的影响。
1961—2000年西南地区小时降水变化特征
张焕 翟盘茂 唐红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8-13.  
摘要 ( 3143 )   HTML ( PDF (2813KB)( 1658 )
根据西南地区112个站点1961—2000年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季节降水时数、小时雨强、极端强降水时数和极端强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从降水时数变化来看,夏季西南大部分地区如四川盆地西部、云南、贵州南部等地总降水时数有减少趋势,四川盆地东部和川西高原总降水时数增加;整个区域平均趋势为-0.9%/10a。相应地,极端强降水时数虽然在盆地西部减少,但在西南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东部、川西高原、云南大部、贵州增加,区域平均增加趋势为2.0%/10a。秋季西南地区总降水时数整体减少(-3.5%/10a),而极端强降水时数趋势不明显。从雨强变化来看,夏季除盆地西部平均雨强减小外,西南地区大部平均雨强增大,大部分站点极端强降水雨强也增大;秋季平均雨强在云南和贵州大部分地区有增大趋势,而盆地东部和川西高原有减小趋势。
1951—2009年丹东地区暴雨变化
高松影 刘天伟 李慧琳 薛金艳 齐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14-17.  
摘要 ( 3007 )   HTML ( PDF (1857KB)( 1753 )
利用丹东地区1951—2009年4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对丹东地区暴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丹东地区年暴雨日数和暴雨量呈减少趋势,汛期洪涝贡献率趋势变化不明显;2001—2009年6月份暴雨日数明显增多,7月份暴雨日数偏少,暴雨初期和终期提前。
过去0.8 Ma期间的地表温度数值模拟研究
张悦 石广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18-22.  
摘要 ( 3016 )   HTML ( PDF (2575KB)( 1403 )
使用一个改进的二维能量平衡模式模拟了过去0.8 Ma冰期-间冰期旋回期间北半球各纬度带的地表温度,并以65°N的地表温度为代表与南极冰芯记录进行了比较。通过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日射量、温室气体、沙尘气溶胶强迫和水汽反馈的辐射-气候效应。结果显示,日射量变化不足以解释冰期-间冰期旋回期间北半球的地表温度变化,大气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沙尘气溶胶强迫和水汽反馈等对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加入上述强迫因子和反馈机制后,模拟的65°N地表温度与南极温度的相关系数由单纯考虑日射量的0.24增加为0.60;气候系统对上述强迫因子以及反馈机制的响应呈现出非线性特征。
温室气体排放
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
蔡博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23-28.  
摘要 ( 3072 )   HTML ( PDF (3633KB)( 2039 )
介绍了国际上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进展。分析了城市清单主流方法体系、模式以及编制原则、边界、范围,并且比较了城市清单和国家清单在方法体系及模式上的差异和其自身特点。重点分析了城市清单编制的“混合模式”和3个尺度范围。最后提出国内城市清单研究面临的困难和建议。
中国实施铁路电气化的节能减排量估算
何吉成 吴文化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29-34.  
摘要 ( 2753 )   HTML ( PDF (3794KB)( 1667 )
基于中国铁路部门逐年统计数据,计算了1975—2007年中国电气化铁路带来的逐年节能量和CO2、烟尘、SO2、CO、NOX与CnHm的直接减排量,并分析了其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3年来电气化铁路使得中国铁路运输行业年均节省 123.0万t标准煤的能源消耗,节能量年均增长13.9万t标准煤;CO2、烟尘、SO2、CO、NOX和CnHm年均直接减排量分别为426.7万t、2.05万t、0.30万t、0.96万t、6.79万t和0.69万t,直接减排量年均分别增长48.3万t、0.23万t、0.034万t、0.11万t、0.77万t和0.078万t。电气化铁路为减少中国铁路行业的能源消耗、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的直接排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二氧化碳地区间排放差异分析及减排政策建议
杨刚 唐志海 石海霞 王占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35-40.  
摘要 ( 2995 )   HTML ( PDF (3749KB)( 3035 )
利用统计数据,参照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方法,对2008年我国各省区CO2的排放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东西部地区进行对比得出:东部发达地区在人均排放量和排放密度等方面均高于西部欠发达地区,但东部地区的排放强度却明显低于西部地区。国家经济战略,东、西部地区技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我国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分解减排任务的建议。
对策论坛
非完全信息下低碳技术国际转移博弈研究
张发树 刘贞 何建坤 刘滨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41-47.  
摘要 ( 3051 )   HTML ( PDF (3851KB)( 1387 )
在非完全信息博弈中,至少有一个参与者对另一个参与者的支付函数是不确定的。为考察非完全信息对低碳技术国际转移的影响,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一个双向多维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技术转移的合作空间、相应的均衡及其政策含义。研究表明,在国际低碳技术转移中,参与方的信息优势并不一定有利;非完全信息导致技术转移协议延迟;为减少逆向选择、增加效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应建立适当的技术转移信息沟通机制。
构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丑洁明 封国林 董文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48-53.  
摘要 ( 3150 )   HTML ( PDF (4669KB)( 1703 )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科技、环境乃至国际合作诸多领域的系统性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是构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原则。构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关键在于制度保障,当前应特别强调和发挥经济政策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引导作用。
中国碳强度的影响因素
沈小波 戴平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54-58.  
摘要 ( 2908 )   HTML ( PDF (3101KB)( 1701 )
基于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1980—2007年中国碳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碳强度与人均GDP、能源效率、工业增加值比重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效率改进使碳强度下降,工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使碳强度上升。人均GDP与碳强度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中国碳强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达到了转折点。但是,由于近年来能源效率下降和工业比重上升,中国的碳强度又出现反弹。
调查研究
企业管理人员气候变化意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许光清 郭会珍 原阳阳 董志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59-64.  
摘要 ( 3762 )   HTML ( PDF (3297KB)( 1809 )
基于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气候变化意识的问卷调查,对被调查者关于气候变化的认知指数、行为指数和意识指数3个指标进行评价,对被调查者的背景对其气候变化意识的影响作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类型、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和工作部门对被调查者认知指数的影响显著,企业规模对被调查者行为指数的影响显著,年龄、学历、企业类型、企业规模和工作部门对被调查者意识指数的影响显著。26~35岁年龄段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高于其他年龄段,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企业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要高于本科及以下的企业管理人员,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要高于私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企业规模越大,其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越高,各部门管理人员中技术类管理人员的气候变化意识水平最高。
乌鲁木齐河流域普通民众对冰冻圈变化的感知及适应性对策选择
邓茂芝 张洪广 毛炜绎 王英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65-72.  
摘要 ( 2912 )   HTML ( PDF (5207KB)( 1192 )
基于乌鲁木齐河流域普通民众对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感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合有关监测研究结果,分析了普通民众对流域气候变化及冰冻圈变化的感知情况,探讨了环境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普通民众对气候变化和冰冻圈变化的感知基本与科学监测事实相符。对气候变化和冰冻圈变化条件下普通民众对水资源紧缺的适应措施的分析发现:1)普通民众倾向于选择“制度”的改变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政府或决策部门为主导的适应性措施;2)对主动避开不利的自然环境有较大的倾向性,如外出打工或迁居;3)普通民众对亲身参与到适应措施中来的紧迫性认识仍然不足;4)一些适应措施的实施需要因地制宜,“开源”要与“节流”有机结合。
简讯
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趋势
李思思 洪松 刘行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73-76.  
摘要 ( 2689 )   HTML ( PDF (1679KB)( 2588 )
科学知识
地球何时进入下一个冰期?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1, (1): 77-78.  
摘要 ( 3129 )   HTML ( PDF (898KB)( 1833 )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