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年, 第03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07-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专栏
2006年北京春季气溶胶吸收系数的分离研究
潘小乐 颜鹏 汤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49-245.  
摘要 ( 2522 )   HTML ( PDF (3135KB)( 1773 )
对2006年春季北京城区大气气溶胶中沙尘和黑碳气溶胶吸收系数的波长指数及其对总吸收系数的贡献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2006年春季北京城市地区测点,黑碳气溶胶吸收系数随波长的变化呈指数递减,假设某些天的气溶胶吸收无沙尘的贡献,估算的波长幂指数a=-0.92。另外,计算了北京3次浮尘天气下沙尘气溶胶对吸收系数(520 nm波段)的贡献,计算表明,在浮尘天气影响期间,沙尘气溶胶对吸收系数的贡献平均为32.8%,黑碳气溶胶仍是浮尘影响期间城市气溶胶吸收消光的主要物质。
太原冬季大气气溶胶的散射特征
孟昭阳;蒋晓明;颜鹏;张怀德;王雁;林伟立;闫世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55-259.  
摘要 ( 2411 )   HTML ( PDF (2791KB)( 1748 )
利用积分浊度仪于2005年12月17日-2006年2月14日对太原市区气溶胶散射特性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溶胶散射系数小时平均值为(850.2±611.3) Mm-1,散射系数在200~300 Mm-1之间出现的频率最高。太原冬季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散射系数与PM2.5小时平均浓度的线性相关性较好(R2 = 0.82),表明细粒子对散射系数有很大的贡献。观测结果显示气象条件是影响气溶胶散射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1961-2006年湖南省霾现象的变化特征
廖玉芳 吴贤云 潘志祥 赵福华 祝燕德 段丽洁 李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60-265.  
摘要 ( 3199 )   HTML ( PDF (3631KB)( 1890 )
利用1961-2006年湖南省97个市(县)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霾现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湖南年霾日急剧增多,极值不断被刷新,强度增强,重度霾出现范围增大。统计分析表明:46 a来湖南年平均风速线性减小,年降水日数波动性减少,年平均日最小相对湿度≤70%的日数增多。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引起霾出现频率增加的可能原因。
研究短论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空间模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联系
朱艳峰 谭桂容 王永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66-270.  
摘要 ( 2674 )   HTML ( PDF (2895KB)( 1798 )
分析了近55 a来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异常的关系,结果显示:1)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有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一致变暖;第二模态表现为80年代以后东北、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升高,而西南、华南地区气温降低。2) 西伯利亚高压变化与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一模态关系密切,当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低,反之亦然。3) 北极涛动(AO)与冬季气温变化的第二模态关系密切,它与中国冬季气温相关最显著的区域主要在东北和西北地区,当AO为正位相时,上述区域气温往往偏高。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
郝立生 闵锦忠 姚学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71-275.  
摘要 ( 3016 )   HTML ( PDF (2495KB)( 1554 )
利用华北和印度夏季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两地区夏季风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量都存在线性减少倾向,但华北更为显著,减少达16 mm/10 a;2)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都以18 a周期为主,近年都有逐渐缩短的趋势,而印度的这种周期缩短得比华北更快,近年降水变化周期接近15 a;3)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在1956、1976、1992/1993年发生了趋势转折;4) 华北和印度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风降水特征非常明显,但两地变化特征表现不尽相同。
中国西北降水年内非均匀性特征分析
杨金虎 王鹏祥 白虎志 杨启国 韩树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76-281.  
摘要 ( 2902 )   HTML ( PDF (3771KB)( 2070 )
基于中国西北五省(区)1960-2004年112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表征时间分配特征的新参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对西北地区年降水的年内集中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西北年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空间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西北年降水集中度东、西部表现出反向变化趋势,而降水集中期南、北部表现出反向变化趋势;年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同年降水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另外年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同夏季北极涛动和东亚夏季风在年代际尺度上也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武汉市城市热岛强度非对称性变化
陈正洪 王海军 任国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82-286.  
摘要 ( 3468 )   HTML ( PDF (2086KB)( 1771 )
利用武汉市区气象站及其周边4个县气象站1960-2005年的气温资料,计算了46 a及分时段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倾向率,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46 a来,城区和郊区的平均气温均以上升趋势为主,最低气温增幅最大,最高气温增幅最小,甚至下降;冬季增幅最快,夏季增幅最慢,甚至下降,这是第一类非对称性。 城市热岛效应也存在增强趋势,以年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235℃/10 a、0.425℃/10 a和0.034℃/10 a,热岛效应贡献率分别达到60.4%、67.7%和21.8%,这是第二类非对称性。 46 a来的增温和城市热岛强度加强主要是最近23 a快速增温所致,进入本世纪增温进一步加剧。 摘要 计算了武汉市气象站、周边4县气象站平均的1960~2005年间以及前后两半时段四季和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倾向率,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和贡献率。结果表明:1)46年来,城区和郊区的平均气温均以增趋势为主,平均气温倾向率为正,最低气温增幅最大,最高气温增幅最小甚至下降,冬季增幅最快,夏季增幅最慢甚至下降,这是第一类非对称性;2)城市热岛效应也存在增趋势,以年平均、最低、最高气温表示的城市热岛强度倾向率分别为0.235、0.425、0.034 ℃/10a,热岛效应贡献率分别达到60.4%、67.7%、21.8%,这是第二类非对称性,3)46年来的增温和城市热岛强度加强主要是后23年快速增温所致,前23年气温变化不明显。武汉市气象站气温资料严重地保留着城市化影响,建议尽快迁站。 关键词 城市热岛强度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非对称性变化
IPCC AR4模式对东亚地区气候模拟能力的分析
许崇海 沈新勇 徐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87-292.  
摘要 ( 3414 )   HTML ( PDF (2925KB)( 2255 )
利用CRU地面温度、降水的陆地月平均观测资料,以及参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22个海气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分析了这些模式对东亚地区当前气候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虽然所有模式对东亚地区的气候都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但各模式模拟效果差异较大;与单个模式相比,模式集合平均值能更好地反映气候变化趋势;多数模式的温度模拟值偏低,降水模拟值偏高;对1980-1999年20 a平均气候态空间分布、百年时间变化分析可以看出,温度模拟效果比较好,降水模拟较差。
全球增暖背景下2050年前长江流域气候趋势预估
曾小凡 苏布达 姜彤 陈正洪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93-298.  
摘要 ( 3299 )   HTML ( PDF (3197KB)( 1865 )
根据ECHAM5/ MPI-OM模式对长江流域21世纪前半叶气候变化的预估数据,分析了全流域、上游地区和中下游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气温将持续升高,尤其7-8月升温趋势明显,年平均温度升高最大幅度为2.60℃;全流域7月降水将增加,8月降水有减少趋势,未来夏季降水更加集中,不仅会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机率,也有可能导致旱灾的发生。
气候模拟数据的订正与应用 --以北京为例
郑祚芳 张秀丽 曹鸿兴 谢庄 徐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299-302.  
摘要 ( 3471 )   HTML ( PDF (2163KB)( 1928 )
为了消除气候模拟数据中气候平均值和气候变率的漂移,发展了一种新的数据订正方案。应用该方案对IPCC提供的B2情景下北京未来100 a气候预估值进行了订正试验,证实了方案的可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北京未来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北京气温将继续上升,升温速率约为0.31℃/10 a,最低、最高气温的非对称变化仍将持续;未来北京年降水量呈微弱下降趋势,下降速率约为1.03 mm/10 a。
对策论坛
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问题的谈判进展
李玉娥 李高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303-307.  
摘要 ( 2780 )   HTML ( PDF (2913KB)( 1682 )
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到目前为止,几乎历次会议都涉及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谈判内容,但谈判进展甚微。通过综述《公约》谈判进程中与适应气候变化有关的主要决定,分析了适应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问题谈判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我国在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问题谈判中应持的立场。
科学知识
岁差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308-309.  
摘要 ( 2602 )   HTML ( PDF (1211KB)( 1819 )
消息
"气候变化与中国企业:风险与机遇"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陈迎 徐千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5): 310-310.  
摘要 ( 2269 )   HTML ( PDF (852KB)( 1519 )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