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订启事
影响因子
声明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年, 第03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07-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
秦大河 罗勇 陈振林 任贾文 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11-314.
摘要
(
4256
)
HTML
(
)
PDF
(2591KB)(
3795
)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于2007年11月17日在西班牙正式发布。综合报告将温室气体排放、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与地球表面温度直接联系起来,综合评估了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最新研究进展。综合报告指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行动刻不容缓;能否减小全球变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在今后二三十年中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投资。这对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Select
青藏铁路适应气候变化的筑路工程技术
吴青柏 程国栋 马巍 刘永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15-321.
摘要
(
2996
)
HTML
(
)
PDF
(4004KB)(
1747
)
气候变化对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影响显著,因此,青藏铁路穿越多年冻土地区的筑路工程设计必须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了减缓、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解决高温高含冰量路基稳定性问题,修建青藏铁路时提出了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设计新思想。该筑路工程技术通过采用调控热的传导、辐射和对流以及综合调控措施达到降低多年冻土温度、适应气候变化的目的,最大限度地确保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
综述
Select
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
王勤花 曲建升 张志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22-327.
摘要
(
3445
)
HTML
(
)
PDF
(4156KB)(
2518
)
介绍了当前国际主要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并以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球能源技术战略计划(GTSP)、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和欧盟(EU)、美国等国际组织、机构与国家发布或拟议中的有关气候变化减缓技术的报告为框架,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部署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主要的气候变化减缓技术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预期贡献。最后,对减排技术的效果、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的认可程度等进行了讨论。
Select
黑碳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拓展的研究领域
许黎 王亚强 罗勇 陈振林 任万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28-333.
摘要
(
3115
)
HTML
(
)
PDF
(3719KB)(
2082
)
黑碳气溶胶不仅是全球变暖的重要影响因子,也可能对气候系统的多个参数产生影响,如大气环流、云和降水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与黑碳有关的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黑碳气溶胶与碳循环和大气环流的相互作用、黑碳表面与活性气态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在评述国内外有关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黑碳气溶胶未来的研究领域。
研究短论
Select
中国气候变化研究中不同时间尺度资料的应用与研究
钱维宏 丁婷 符娇兰 林祥 朱亚芬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34-339.
摘要
(
2836
)
HTML
(
)
PDF
(3588KB)(
1920
)
温度和降水是反映气候变化的两个主要变量。因此,针对这两个变量序列的时空分辨率和已揭示的气候变率,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了初步的归纳与讨论。用近一个世纪的温度、降水资料揭示,中国东部地区存在着准20 a和准70 a的振荡以及中国降水气候型的漂移;用近五百年和近千年的代用序列并结合器测资料,揭示了我国东部地区存在着70~80 a的振荡。文章最后指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在资料开发、规律与机理研究、预测与服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Select
2050年前长江流域极端降水预估
张增信 Klaus Fraedrich 姜彤 张金池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40-344.
摘要
(
3023
)
HTML
(
)
PDF
(3048KB)(
1793
)
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日最大降水增加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和金沙江流域,ECHAM5/MPI-OM模型也大致模拟出了这种趋势。在IPCC给出的3种不同的排放情景下,2000-2050年长江上游日最大降水均有上升趋势,2020年前A2情景下日最大降水最大,A1B最小;长江中下游日最大降水在2025年之前均有明显上升趋势,之后略有下降,波动较大。长江流域未来日最大降水增多的区域可能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而极端降水减少的区域可能出现在长江以北地区。
Select
1957-2004年影响我国的强热带气旋频数和强度变化
王小玲 任福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45-349.
摘要
(
2985
)
HTML
(
)
PDF
(2724KB)(
2010
)
:以中国气象局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为基础,分析1957-2004年影响我国并达到台风强度以上的三类热带气旋,即生成热带气旋、影响热带气旋和登陆热带气旋的频数和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强热带气旋频数在1957-2004年间呈显著减少趋势,强度越强,其减少趋势越明显。近50 a台风以上强度的强热带气旋频次占总频次的比例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强台风和超强台风比例呈减少趋势。1957-2004年热带气旋的最大强度呈线性减弱趋势,生成热带气旋和影响热带气旋的平均强度亦呈减弱趋势,登陆台风的平均强度也呈减弱趋势。
Select
1953-2005年深圳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
王明洁 张小丽 朱小雅 陈元昭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50-355.
摘要
(
3512
)
HTML
(
)
PDF
(3375KB)(
2613
)
以1953-2005年深圳市逐日最高、最低、平均温度资料为基础,分析近50 a来深圳市的气温变化特征,通过气候变暖前后灾害事件的次数和强度的对比,分析了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增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深圳市的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暖前后,暴雨次数无明显变化,但20世纪90年代极端降水事件加剧;雷暴日数减少;霾现象日趋严重;高温日数明显增加,持续高温加剧;低温、低温阴雨天气明显减少;影响深圳的热带气旋数量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加大。
Select
1959-2003年青海省干湿变化分析
史津梅 唐红玉 许维俊 王志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56-361.
摘要
(
2697
)
HTML
(
)
PDF
(3979KB)(
2142
)
利用青海省1959-2003年气象资料,计算了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青海省旱涝监测中,PDSI指数反映旱涝程度更为客观;青海省的干旱主要以轻旱为主;夏秋季年际干湿交替较冬春季频繁,变化振幅也较大;秋季青海省干旱化倾向最为严重,冬春季出现轻旱几率最大。另外,春季干旱总面积在减小;夏季轻旱面积增加,而中旱、重旱面积在减小;秋冬季重旱面积在增加。
Select
广西近百年气温和降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黄雪松 况雪源 覃峥嵘 黄梅丽 林开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62-367.
摘要
(
2966
)
HTML
(
)
PDF
(3617KB)(
2086
)
对广西近百年平均气温及降水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层次结构研究,并与Nino3区的海温距平进行奇异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气温有较强上升趋势并伴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降水则呈下降趋势,主要周期为32 a左右及准两年振荡。1884至1910年代初,广西处于干冷期;1910年代初至1930年前后,处于湿冷期;1930年前后至1950年代后期,处于湿暖期;195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前期,处于干暖期。ENSO事件3~7 a的周期对广西平均气温及降水影响显著,赤道太平洋海温变化对广西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年代际变化上,对降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年际变化上。
Select
1951-2006年三峡库区夏季气候特征
廖要明 张强 陈德亮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68-372.
摘要
(
3279
)
HTML
(
)
PDF
(3062KB)(
1973
)
以重庆市的沙坪坝、涪陵、万州、奉节和湖北省的宜昌5个站为代表,从降水、气温、日照、风速和蒸发等5个要素系统地分析了三峡库区1951-2006年夏季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夏季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最高气温、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以及蒸发量等总体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一次明显跃变;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所有气候要素均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Select
气候变暖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王艳秋 高煜中 潘华盛 张桂华 万里鹏 郑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73-378.
摘要
(
3106
)
HTML
(
)
PDF
(3823KB)(
1990
)
利用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的气温资料,通过5种气候模式,对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的气温变化特点,以及未来50 a的变化趋势作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气候明显变暖,在1881-2001年120 a间哈尔滨年平均气温上升了1.4℃,全省1981-2000年较1951-1980年间平均气温上升近1.0℃。数值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和2050年的气温将分别升高1.9℃和2.4℃,到2050年≥10℃积温带将北移约5个纬距。气候变暖对水稻、玉米、大豆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除大豆增产外,其他作物产量均有所降低。因此,必须进行作物结构调整才能逐步适应气候变化,获得增产
Select
河西走廊风能资源可持续性的初步研究
王毅荣 罗勇 张书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
06
): 379-382.
摘要
(
2672
)
HTML
(
)
PDF
(2222KB)(
1565
)
利用河西走廊地区风速气候资料和风塔精细资料,通过分析该区域风速演变,探讨风能资源的可持续性。研究表明,河西走廊地区的环境风速比较稳定,在气候上没有明显的减小趋势,根据对未来风速变化的预测及河西走廊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初步推断河西地区风能资源具有很好的持续性。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