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订启事
影响因子
声明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年, 第4卷, 第001期
刊出日期:2008-01-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南极地区气候系统变化: 过去、现在和将来
效存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1-7.
摘要
(
3653
)
HTML
(
)
PDF
(4557KB)(
2269
)
南极科学委员会(SCAR)下属的"南极与全球气候系统(AGCS)计划"专家委员会发布了"南极与南大洋气候系统(SASOCS)"白皮书,重点评估了过去50 a南极地区气候系统的变化并预估了未来100 a情景。白皮书总体认为,过去50 a南极气候系统变化表现出很强的区域特征。南极半岛地区升温明显,半岛及亚南极岛屿上的冰川均处于退缩状态;南半球环状模(SAM)转为正位相,西南极上空的暖湿气团入侵加强,南极冬季对流层有升温趋势,平流层变冷,极涡消退日期推迟;东南极外围的南极底层水变淡,Weddell海区的底层水有变暖趋势。虽有上述区域变化,整个南极地区在过去50 a中近地面气温并无明显升高,降水亦无明显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冰面积也无明显变化,只在某些扇区变化强烈。模式预估结果为:到21世纪末南极内陆地区将增暖(3.4±1.0)℃, 海冰面积将缩小约30%。现有的冰盖模式尚不足以回答未来气候变暖情景下冰盖融化与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待更深入研究。
研究短论
Select
中国冬半年最低气温概率分布特征
魏凤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8-11.
摘要
(
3195
)
HTML
(
)
PDF
(2224KB)(
1815
)
根据1955-2005年中国160个站冬半年 (当年11月至翌年4月)平均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分析了近50 a中国冬半年最低气温的突变事实,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气候变暖前后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比较了变暖前后时段全国最低气温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表明:1)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冬半年最低气温发生了显著突变,进入异常增暖时期,其增温程度比平均气温明显;2) 增暖后中国最低气温的概率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最低气温偏冷的概率显著减小,偏暖的概率明显增大;3)气候变暖后除西南地区最低气温上升幅度不显著外,其余地区均呈现显著增温趋势。
Select
全新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估算
遇蕾;任国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12-16.
摘要
(
2701
)
HTML
(
)
PDF
(3151KB)(
1688
)
利用重建的中国全新世植被图和现代植被碳密度资料,初步估算了全新世期间中国及其分区每2 ka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10 ka期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在6 ka BP前后达到最大,此后开始降低,尤其是近2 ka降幅明显。新石器时期,特别是农业文明开始以后,人类活动对陆地植被的持续干预可能是造成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长期减少的主要原因。
Select
对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的一种东亚遥相关型
濮冰 王绍武 朱锦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17-20.
摘要
(
2762
)
HTML
(
)
PDF
(2198KB)(
1565
)
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1951-200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际尺度上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在东亚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自北向南的正-负-正环流模态,即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与副热带高压存在一种同向变化、而它们之间区域的高度场为反向变化的遥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这种大气环流模态与1880-2004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关系。在年际尺度上,正-负-正的环流模态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的降水有很好的正相关,当夏季的环流处在阻塞高压偏强,且副热带高压偏南偏强、日本及其以东地区上空高度场偏低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降水偏多。
Select
1954-2005年长江以北地区初霜期变化趋势
李想;陈丽娟 张培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21-25.
摘要
(
3030
)
HTML
(
)
PDF
(2729KB)(
1714
)
采用长江以北地区65个测站1954-2005年秋冬季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计算分析长江以北地区初霜出现日期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初霜是由北向南逐渐出现的,初霜发生日期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部分地区初霜日期偏晚的年份逐渐增多。中国北方地区初霜发生日期的早晚与北极涛动的强弱密切相关:当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北半球以纬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晚;反之,当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时,北半球以经向型环流为主,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初霜期偏早。
Select
藏北牧区牲畜掉膘期温度变化特征
杜军 胡军 廖健 拉巴 杨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26-31.
摘要
(
2658
)
HTML
(
)
PDF
(3568KB)(
1622
)
利用西藏那曲地区1971-2005年日平均气温≤-5℃的初终日、持续时间及期间的负积温、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近35 a来藏北牧区牲畜掉膘期及期间温度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藏北各牧区牲畜掉膘期开始日均呈现推迟趋势,平均推迟2.1~4.9 d/10 a;终日变化不显著;掉膘期持续时间均呈现缩短趋势。掉膘期间各牧区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5℃的负积温为减少趋势。掉膘期持续时间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掉膘持续时间短,有利于牧业生产。
Select
吉林省城市住宅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的建立方法
陈莉;方修琦 李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32-36.
摘要
(
2844
)
HTML
(
)
PDF
(2773KB)(
1535
)
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中均缺乏历年采暖能源消费数据,在分析气候变化对采暖能耗的影响时,始终存在着一个瓶颈。为此,提出了一种城市住宅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的建立方法,这种方法把气候变化因素与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如人口、人均居住面积等)结合在一起,较直观地反映了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宅采暖耗能的影响。以地处高纬的吉林省为例,利用吉林省历年城镇人口、城镇人均居住面积、采暖度日数以及单位面积采暖耗煤量指标,建立了吉林省历年采暖气候耗能距平序列。结果表明:相对于1971-2000年30 a平均气候状况,吉林省2001/2002年的采暖期理论上因气候偏暖可以节约35.98万t标准煤,而2000/2001年采暖期因气候偏冷需要增加15.5万t标准煤。
Select
气候检测与归因的格兰杰检验法
曹鸿兴 郑艳 虞海燕 蔡秀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37-41.
摘要
(
3231
)
HTML
(
)
PDF
(2908KB)(
2141
)
为揭示气候变化并探索其可能原因,引入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在叙述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影响中国气温变化的若干因子进行了检验。论证了通过检验的因子与中国气温变化的可能物理联系,着重说明了二氧化碳增加对中国气温变化的影响,解释了我国增温滞后于全球气温变化的原因。由此证实格兰杰因果检验法是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的一种有用的新方法。通过计算和分析,证实了格兰杰检验法的可用性。
Select
1971-2005年中国C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冯相昭 王雪臣 陈红枫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42-47.
摘要
(
2807
)
HTML
(
)
PDF
(3764KB)(
2095
)
利用Kaya恒等式结合宏观经济背景的变迁,对1971-2005年期间影响中国CO2排放量的因子展开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是CO2排放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能源强度的改善和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不仅是减少CO2排放的重要选择,也对中国实现"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年度气候回顾
Select
2007:气候变化年
吴建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48-52.
摘要
(
2836
)
HTML
(
)
PDF
(3143KB)(
1803
)
从气候变化的角度看,2007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无论从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是到人们的切身感受,或者到国际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2007年都将当之无愧地成为"气候变化年"。
Select
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回顾
钟海玲 沈永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53-56.
摘要
(
2988
)
HTML
(
)
PDF
(2597KB)(
2008
)
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07年全球气候变化报告为基础,结合全球其他气候资料,总结了2007年全球的气候变化特征:2007年北极海冰面积为有记录以来最低,导致加拿大西北航道有记录以来首次贯通;南极臭氧空洞相对较小;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拉尼娜发展;世界许多地方发生破坏性洪水、干旱和风暴。
对策论坛
Select
未来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的核心内容及前景展望--“巴厘路线图”解读
苏伟 吕学都 孙国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57-60.
摘要
(
2783
)
HTML
(
)
PDF
(2815KB)(
1900
)
详细介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13次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具体内容。"巴厘路线图"规划了未来两年将要谈判的重要议题,包括发达国家在2012年后减排温室气体义务;发展中国家未来温室气体减排行动;适应气候变化;发达国家未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资金支持和能力建设等。这些议题谈判的成败,将对未来保护气候的国际努力、对未来全球的气候环境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对谈判前景做了分析
科学知识
Select
冰期-间冰期旋回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
001
): 61-62.
摘要
(
2887
)
HTML
(
)
PDF
(1260KB)(
2155
)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