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年, 第1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7-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目录
目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0-0.  
摘要 ( 230 )   PDF (1249KB)( 266 )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WGII专栏
IPCC AR6报告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和风险主要结论的解读
王蕾, 张百超, 石英, 韩振宇, 陆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389-394.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82
摘要 ( 2399 )   HTML ( 467 )   PDF (3524KB)( 2569 )

文中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二工作组报告关于观测和预估的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方面的主要结论进行了解读。报告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自然和人类系统造成了广泛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气候变化下的复合风险和极端事件呈现日益加剧和频繁的趋势。目前,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关键风险已多达127种,且随着气候变暖以及生态社会脆弱性的加剧,将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更加普遍和不可逆的影响。相对第五次评估报告,本报告进一步扩展了风险的内涵,归纳了8个代表性关键风险,更加全面地评估了5个“关注理由”的风险水平,评估结果有利于加深对于气候变化影响的认识和及时制定行动对策。

IPCC AR6报告解读: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变化
胡轶伦, 冀国旭, 李积宏, 干珠扎布, 胡国铮, 高清竹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395-404.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71
摘要 ( 714 )   HTML ( 229 )   PDF (3505KB)( 1335 )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的第二章表明,气候变化对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较前期评估结果更为严峻。人为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恢复力恶化,生物群落转移,疾病的传播范围和发病率增加,野火燃烧面积增加和持续时间延长,局部地区物种灭绝,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增加。未来气温升高2~4℃情景下,陆地和淡水生态系统中高灭绝风险物种占比为10%~13%,野火燃烧面积增加35%~40%,森林地区50%以上树木面临死亡风险,15%~35%的生态系统结构发生转变,碳损失持续增加,气温的升高将进一步加剧这些风险造成的严重且不可逆的影响。通过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等人为适应和减缓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的气候变化范围内保护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并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在气候变化下的恢复力。加剧的气候变化将阻碍适应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为保证措施的有效性需要考虑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加快适应措施的部署。

IPCC AR6报告解读:气候变化与水安全
刘俊国, 陈鹤, 田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05-41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51
摘要 ( 2154 )   HTML ( 167 )   PDF (4613KB)( 2361 )

保障水安全是应对和缓解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报告单独设立第四章“水”,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全球水循环的影响,评估了水循环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指出了当前与未来的水安全风险,分析了与水相关适应措施的收益与成效。报告显示,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加速了全球水文循环,对水安全产生负面影响,面临水安全风险的人口与地区增多,并增加了由社会经济因素造成的水资源脆弱性。水安全风险随全球升温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在水安全脆弱地区表现更为显著。将全球升温限制在1.5℃可有效降低未来的水安全风险,有助于实现水安全、可持续发展和具有气候恢复力的发展三重目标。我国水安全问题突出,急需在“灰-绿”基础设施生态水文效应、三维水资源短缺、水-粮食-能源耦合、地球系统模拟器研发应用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工作。

IPCC AR6报告解读:地下水
刘俊国, 孟莹, 张学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14-42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36
摘要 ( 976 )   HTML ( 238 )   PDF (3606KB)( 1150 )

地下水已成为满足全球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求的重要来源,也是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资源。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报告对全球和区域历史时期及未来地下水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报告指出:(1)自21世纪初以来,由于地下水灌溉用水量增加,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地下水储量呈现下降趋势。(2)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地下水开采量将持续增加,包括全球主要含水层中不可再生的地下水。(3)在热带和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引起强降水发生频率加快,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呈增加趋势;在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地下水主要补给期从春季向冬季演变,由于融雪周期和融雪量的减少造成高寒地区春季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在地下水退化区域开展渐进式生态修复,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IPCC AR6报告中有关农业系统结论的解读
段居琦, 袁佳双, 徐新武, 居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22-43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35
摘要 ( 1163 )   HTML ( 100 )   PDF (2910KB)( 1643 )

与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第六次评估报告(AR6)有关农业的评估对象由作物生产系统延伸到粮食供应链系统,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不利影响的证据在加强。气候变化改变了作物适宜种植区,使中高纬度及温带地区作物种植界限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推移。人为引起的气候变暖阻碍了作物产量的增长,地表O3浓度增加使作物产量降低,CH4排放加剧了这种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加剧作物病虫草害,极端气候事件高发加剧了粮食不安全,推升了国际粮食价格。适应措施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基于自然的适应方案在增强作物生产系统气候恢复力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较高潜力。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大战略需求出发,AR6报告对我国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的启示如下:需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种植适宜区转变与种植带北移的重要战略价值,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加强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和能力建设,保障粮食生产稳定性;关注气候变化对国际作物生产和谷物贸易的影响,统筹国内、国际市场粮食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温室气体减排与作物生产高效协同,为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IPCC AR6报告解读: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区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与适应
汪军能, 秦年秀, 姜彤, 苏布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33-44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114
摘要 ( 885 )   HTML ( 176 )   PDF (3597KB)( 1472 )

IPCC AR6 WGII评估了气候变化对城市、住区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影响、风险及应对。气候变化对城市影响的程度和范围逐渐增加,全球城市化的过程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加剧了城市和住区的风险。通过社会基础设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灰色/工程基础设施所采取的适应措施对气候恢复力发展均有贡献,而城市适应差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气候恢复力发展需要多方协作、弥合政策行动差距、提升适应能力。评估报告的经验和案例为我国城乡地区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供借鉴。

IPCC AR6报告解读:气候变化与人类健康
黄存瑞, 刘起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42-45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143
摘要 ( 1592 )   HTML ( 128 )   PDF (1582KB)( 2102 )

IPCC近期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和脆弱性》,其中第7章“健康、福祉和不断变化的社区结构”评估了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和福祉的当前影响以及未来风险,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和适应策略。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对气候敏感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精神心理健康等的威胁正在增加,并表现出复合暴露和连锁事件的风险,且预计未来风险还会随着全球变暖而进一步加剧。实施积极和有效的气候变化适应措施并快速采取行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和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健康风险,但不会完全消除所有风险。报告凸显了气候变化健康影响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未来需要加大对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规划、行动和资金支持。

IPCC AR6报告关于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解读
秦云, 徐新武, 王蕾, 韩振宇, 陆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52-459.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78
摘要 ( 978 )   HTML ( 84 )   PDF (2983KB)( 1309 )

适应举措对降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气候变化风险有着积极的影响。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全面评估了适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深入评估了适应局限性和不良适应。报告认为,个人、地方、区域和国家各级的适应行动都在增加,但是在做决策时需考虑不良适应的风险。报告从经济、技术、制度、社会、环境和地球物理这6个维度,对23个适应措施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估;这些适应措施分布在陆地、海洋与生态系统,城乡与基础设施系统,能源系统以及跨部门等四大系统,其中,基于森林的适应、具有恢复力的电力系统、能源可靠性等适应措施具有高信度的高可行性。适应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会随着气候变暖的增加而降低,需要采用多种措施来降低未来气候变化风险。

IPCC AR6报告关于气候恢复力发展的解读
张百超, 庞博, 秦云, 韩振宇, 陆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60-467.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80
摘要 ( 994 )   HTML ( 62 )   PDF (3073KB)( 1107 )

文中对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二工作组(WGII)报告关于气候恢复力发展(CRD)相关内容进行解读。CRD的概念最初由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引入,AR6在AR5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正式将CRD定义为实施温室气体减缓和适应措施的过程,以支持所有人的可持续发展。新的定义更加强调了公平性原则,并且在评估内容中对不同社会选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增强了CRD的可操作性,也强调了其紧迫性与不可逆性。报告主要从适应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中促成CRD的实现:城市化趋势为CRD同时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城市化在加剧气候变化风险的同时也会通过带动周边乡村地区的适应行动来推动CRD;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有助于保护生态系统也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恢复力,但在较高温升水平下部分适应行动将会无法实施。AR6 WGII报告评估显示,比起AR5报告的时间节点(2014年)的评估结论,当前全球CRD行动更紧迫,实行有效的、公平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迫在眉睫。

气候系统变化
CMIP6与CMIP5对历史大气层顶和地表辐射收支模拟的时空对比
万梓文, 王伟, 吕恒, 仇培宇, 李雨竹, 卢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68-48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261
摘要 ( 1077 )   HTML ( 60 )   PDF (9049KB)( 1209 )

基于云和地球辐射能量系统观测数据集(CERES),对比分析了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CMIP5)和第六阶段(CMIP6)模拟的历史大气层顶和地表辐射收支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明确了多模式间不确定性大的关键区域。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除地表向上长波辐射外,CMIP6的辐射分量的集合均值较CMIP5更接近于CERES观测值,全球地表向下短波辐射的高估和大气逆辐射的低估在CMIP6中分别降低了1.9 W/m2和3.3 W/m2。除大气逆辐射外,CMIP6的辐射分量在多模式间的一致性较CMIP5提高。在北极,CMIP6对大气层顶反射短波、大气层顶出射长波和地表向下短波辐射的模拟偏差较CMIP5大。在南北纬60°,CMIP6对大气逆辐射的模拟偏差较CMIP5大。其他区域CMIP6的辐射分量更接近CERES观测值。CMIP6模拟的地表向下短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的不确定性较大区域面积较CMIP5减小,但不确定性极大区域面积无变化。地表净辐射的不确定性空间分布在两代CMIP间变化甚小。青藏高原、赤道太平洋、热带雨林、阿拉伯半岛和南极洲沿海依然是地球系统模式模拟辐射收支不确定性极大的关键区域。

云南初夏干湿演变特征和基于CMIP6模式模拟的预估分析
周建琴, 黄玮, 李蒙, 郑建萌, 罗蒙, 符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82-49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16
摘要 ( 508 )   HTML ( 38 )   PDF (11137KB)( 602 )

使用1961—2020年的观测数据和2021—2080年的模式预估数据,首先分析了云南初夏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的演变特征和影响因子相对贡献,然后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中的20个全球模式,对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云南初夏未来干湿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1) 1961—2020年云南初夏气候整体湿润,但为变干燥的趋势,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60s、1970s以及2000s气候相对湿润,其余年代相对干燥,2000s(2010s)为1961年以来最湿润(干燥)的10年。(2) 2021—2080年在3种排放情景下,云南初夏气候较1995—2014年均为变干燥的趋势,SSP1-2.6、SSP2-4.5以及SSP5-8.5情景下,AI分别减少13.9%、17.9%以及24.9%,西南部将可能是湿润度降幅最大值中心。(3) 1961—2020年,降水对云南初夏气候干湿变化的贡献大于潜在蒸散量;而2021—2080年,潜在蒸散量对气候变干燥的贡献大于降水量,且随排放情景的增高和时间推移,其贡献将逐渐增大。

温室气体排放
船舶使用岸电的经济性分析
陶学宗, 王谦益, 李汉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492-50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237
摘要 ( 747 )   HTML ( 33 )   PDF (2275KB)( 1140 )

文中构建了船舶使用岸电的经济性分析模型,并以挂靠上海港洋山三期码头的欧洲航线典型集装箱船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不提供任何补贴,无论是否征收环保税,船舶使用岸电的成本均高于辅机发电,此时船舶使用岸电不具经济性。为使船舶使用岸电具有经济性,船舶剩余寿命不宜少于5年,岸电使用补贴不宜低于0.55元/(kW∙h),仅征收环保税时税率提高幅度不宜低于当前设定税率的458%,岸电使用率不宜低于39%,单次供电时间不宜低于11.8 h。若岸电收费标准≥1.73元/(kW∙h),或燃油消耗率低于158.70 g/(kW∙h),或合规燃油价格低于2841元/t,则船舶几乎不可能使用岸电。

数字赋能与城市碳排放——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准自然试验
宝哲, 周小亮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503-508.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245
摘要 ( 586 )   HTML ( 30 )   PDF (1222KB)( 828 )

研究基于2009—2017年中国26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了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对城市碳排放具有缓解作用,可使城市碳排放减少1.41%,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机制分析中得出,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政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绿色技术创新的方式缓解城市碳排放;进一步异质性检验表明,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的建设对大型城市和高碳排放量城市的减排效果更加显著,对中小型城市则表现出加剧碳排放的现象。

简讯
近期国际冰盖模式比较计划回顾及启示
张通, 赵励耘, 唐学远, 李大玮, 冷伟, 王玉哲, 效存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509-515.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252
摘要 ( 436 )   HTML ( 23 )   PDF (1149KB)( 840 )
2021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变化及影响状况
相文玺, 王慧, 李文善, 董军兴, 高佳, 金波文, 吴新辉, 江羽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4): 516-52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83
摘要 ( 437 )   HTML ( 45 )   PDF (4843KB)( 897 )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