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 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征订启事
影响因子
声明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年, 第6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0-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图片
气候系统变化
Select
气候变暖条件下水文循环变化检测与归因研究的几点认识
刘春蓁;夏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13-318.
摘要
(
4069
)
HTML
(
)
PDF
(3867KB)(
1999
)
气候变化检测与归因的实践指南(GPGP)综合了4种检测归因方法, 它囊括了目前研究这一因果链采用的不同途径。自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以来, 气候变化的检测与归因从气温升高和其他系统或变量变化趋势的研究开始, 经历了从全球、半球、海洋与陆地、七大洲乃至区域尺度的细化进程。人为气候变化的指纹检测与归因方法已普遍用于全球大尺度水文循环要素--纬度带平均降水、强降水、径流、比湿、水汽含量等时空型态变化的研究,个别地也应用到流域尺度,如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天然流量、积雪和最低温度变化的研究。对于以降水为主,且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大的流域,观测的水文循环要素变化的检测与归因,大多数聚焦于观测的气候要素及非气候变量对其的影响,而不回答变化是自然的还是人为强迫引起的。这种方法要求高质量长系列的观测数据、先进的统计检验技术以及物理基础好的水文模型。对于水文循环要素对气候变化敏感的流域,若观测数据满足要求, 则采用正规的检测与归因方法或最优指纹法识别外强迫及驱动因子的影响研究,将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发展前景。
Select
环渤海地区1961-2007年极端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郭军;李明财;段丽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19-324.
摘要
(
3823
)
HTML
(
)
PDF
(3204KB)(
1604
)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环渤海地区降水总量持续偏少,极端强降水和干旱缺水问题十分突出。利用环渤海地区60个台站1961-2007年逐日降水资料,应用百分位方法确定极端强降水阈值,分析了极端强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频率的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极端降水强度大、频率高的地区与年降水量高值区相一致,说明极端降水量的多少影响年降水量;极端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特别是京津冀中部地区减少显著;极端降水多发生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最高频次在7月下旬,近10年极端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分散,很少出现每候25站次以上的极端强降水;间隔30 d以上的极端强降水近年来增加明显。
Select
青藏高原积雪的脆弱性评估
马丽娟;秦大河;卞林根;效存德;罗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25-331.
摘要
(
4114
)
HTML
(
)
PDF
(4515KB)(
1666
)
利用青藏高原98个气象台站日气温、降水以及日降雪和积雪天气现象的观测数据,引进"at-risk"积雪评估方法,对当前气候状态下和未来气温升高情况下高原积雪形成过程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当前青藏高原约78%(秋季)和81%(春季)台站的固态降水受气温升高影响而减少,而分别约有33%和36%台站的降雪积累与否也受此影响。也就是说,受气温升高影响,青藏高原降雪占总降水比例及积雪占总降雪比例都在减小,这些台站所在区域已成为脆弱积雪区,这加速了高原积雪期的缩短。在到2050年气温升高2.5℃的假设下,青藏高原的脆弱积雪区范围将进一步扩大,这将加剧青藏高原的热源作用,对区域乃至大陆尺度的天气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Select
青海高原1961-2008年雪灾时空分布特征
郭晓宁;李林;刘彩红;王发科;李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32-337.
摘要
(
3146
)
HTML
(
)
PDF
(4001KB)(
1463
)
利用青海高原45个气象站1961-2008年冬季(10月至翌年2月)和春季(3-5月)积雪深度资料,按照DB63雪灾标准分类的等级,并结合实际灾情研究了青海高原雪灾时空尺度、强度及发生频次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近50年来青海高原除了特大雪灾发生频次变化趋势不明显外,其他等级的雪灾发生频次年际变化均呈现上升趋势。青海高原南部的玉树、果洛、黄南南部、海南南部及海西东部地区是雪灾发生的高频区,柴达木盆地和青海东部地区极少发生雪灾。雪灾发生频次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8年呈现上升趋势。
Select
北京地区大气环流型及气候特征
周荣卫;何晓凤;苗世光;李青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38-343.
摘要
(
3833
)
HTML
(
)
PDF
(3384KB)(
1585
)
以北京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方法对1948-2008年的逐日平均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定量计算环流指数。通过对27类逐日环流分型结果的统计分析得出:北京地区主导环流类型依次为A型、C型和SW型,其频率分别为23.8 %、15.4%和7.0%;A和C环流型频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A型频率上升速度远大于C型;春季北京主导环流类型为A型和C型,夏季主导环流型为C型和SW型,夏季CSW型环流所占比例也较大,秋季和冬季为A型。通过主导环流型和北京气温、降水之间变化规律的分析可知:冬季在A型环流的控制下北京地区多为低温晴好天气;夏季在C型环流的控制下北京地区降水增多,在SW型环流的控制下北京地区降水偏少,而CSW型环流控制下北京地区呈现干热天气状态,2000年后尤为明显。
Select
树轮记录的贺兰山北部5-7月PDSI变化
陈峰;袁玉江;魏文寿;喻树龙;李杨;张瑞波;范子昂;张同文;尚华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44-348.
摘要
(
3409
)
HTML
(
)
PDF
(2910KB)(
1519
)
利用采自贺兰山北部3个采样点的油松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相关分析发现,5-7月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与区域树轮宽度差值年表(RES)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利用RES重建贺兰山北部1759-2005年来5-7月的PDSI变化, 重建方程的方差解释量达47.90%,且方程稳定。贺兰山北部5-7月的PDSI重建序列平均值为-0.41。重建结果揭示了20世纪20年代干旱事件和19世纪后期、20世纪中期两个显著湿润期的存在。
Select
1969-2008年海南省雾的气候特征与变化趋势
张春花;吴胜安;林建兴;许向春;郭冬艳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49-355.
摘要
(
3858
)
HTML
(
)
PDF
(4953KB)(
19096
)
利用海南省1969-2008年观测资料,对海南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观测的最低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海南雾日数变化的成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雾日数在中部山区出现最多,其次是北部地区,南半部沿海地区则极少有雾出现;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年雾日数呈减少趋势;最低气温升高是引起雾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雾日数的减少与相对湿度的减小也是一致的;秋冬和初春季节夜间气温低,有利于雾的形成;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则生成的雾越多;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850 hPa大陆高压偏弱,偏少年份偏强;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500 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范围偏小,偏少年份则相反。
气候变化影响
Select
全球气候变化对冬季滑雪旅游的影响
杨建明;万春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56-361.
摘要
(
4137
)
HTML
(
)
PDF
(3386KB)(
1735
)
旅游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是当前旅游研究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有关气候变化对滑雪旅游的影响研究在国际上日趋成熟,但在我国尚属空白。通过广泛综合国外的研究,系统总结了目前国际上有关研究的基本思路、所运用的技术方法,以及获得的主要结论,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应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我国开展有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对策论坛
Select
碳捕获和封存技术认知、政策现状与减排潜力分析
范英;朱磊;张晓兵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62-369.
摘要
(
4083
)
HTML
(
)
PDF
(4918KB)(
1677
)
在综合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碳捕获和封存(CCS)技术的发展现状、示范项目进展和相关的国际法规政策,分析了其大规模应用的障碍,并将CCS技术与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减排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一方面我国需审慎评估CCS技术推广使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也需要适当加大对CCS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避免在技术上受制于人。此外,有关CCS推广的财税政策的推出,需要视CCS技术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定。我国还需要根据现实情况,重点考虑如何对现有火电厂进行改造,为CCS技术未来的大规模推广打下基础。
Select
中国能源领域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
刘强;姜克隽;胡秀莲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70-375.
摘要
(
4301
)
HTML
(
)
PDF
(4266KB)(
1841
)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都在为应对气候变化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对中国来说,实现低碳发展也成为未来必然要遵循的社会经济发展途径,而技术在其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中国综合政策评价模型,分析得到了未来中国实现低碳排放情景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结果显示,未来中国仍具有实现低碳发展的潜力和机会,但需要加快和加大关键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力度,并为此提供相应的政策措施支持。
Select
发展核能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姜子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76-380.
摘要
(
3884
)
HTML
(
)
PDF
(2696KB)(
1418
)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共识。根据核能的特点,分析了核电燃料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与其他能源链的比较,指出核能是各种能源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小的发电方式。介绍了世界主要核电国家发展核能减排温室气体状况,分析了我国发展核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效益,提出积极发展核能是我国构建低碳型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的合理有效选择。
简讯
Select
联合国应如何组织人类开展有序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研究?--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叶笃正;董文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81-382.
摘要
(
2759
)
HTML
(
)
PDF
(1445KB)(
1413
)
Select
湖南省气候变化代表站的选取
彭嘉栋;廖玉芳;谭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83-385.
摘要
(
2652
)
HTML
(
)
PDF
(1829KB)(
1619
)
Select
IPCC报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估可信吗?
赵宗慈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86-387.
摘要
(
2691
)
HTML
(
)
PDF
(1620KB)(
1702
)
科学知识
Select
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
05
): 388-390.
摘要
(
3146
)
HTML
(
)
PDF
(1412KB)(
2425
)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