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年, 第1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科技发展战略专栏
国际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陈馨, 曾维华, 何霄嘉, 孙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467-475.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91
摘要 ( 1904 )   HTML ( PDF (631KB)( 764 )

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由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保障体制、保障机制和保障法制4个部分组成,是为了提高国家或地区的适应能力以及达成适应目标而形成的政策体系。在对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政策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及印度等主要国家和组织所采取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保障体系,总结了国际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保障体系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城市气候承载力定量化评价方法初探
闫胜军, 何霄嘉, 王烜, 曾维华, 李春晖, 蔡宴朋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476-48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87
摘要 ( 1863 )   HTML ( PDF (736KB)( 750 )

本文从气候天然容量、城市气候压力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3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较完整的城市气候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气候天然容量指数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城市气候压力指数和城市协调发展能力指数采用基于熵权的综合评价方法计算,进而构建城市气候承载力综合评价函数以量化评价结果。以上海市为例,对其气候承载力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表明,本文建立的气候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它可以描述某一城市时域上的变化,也可以对区域气候承载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甄别,并可作为气候预警响应的依据,为我国建立区域气候安全管理机制提供技术参考。分析上海市2004—2013年这10年间气候承载力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上海市气候承载力整体劣于基准年值,且因深受气候天然容量的影响而处于较大波动状态。

气候变化适应措施的选择与偏好分析——基于青藏高原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调查
周景博, 杨小明, 何霄嘉, 尹云鹤, 赵东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484-49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88
摘要 ( 2151 )   HTML ( PDF (699KB)( 590 )

以青藏高原生态功能保护区为案例,基于专家判断,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气候变化适应措施进行了优先性排序,结果表明生态功能保护气候变化专项资金、载畜量控制配套工程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是相对最重要的适应措施;决策与执行者、决策支持者和科学研究者对不同适应措施存在一定偏好差异,这些差异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职能、适应措施执行时所牵涉的利益关系等有一定联系。将AHP应用于适应措施择优的可行性探索对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战略具有一定方法论意义。

气候系统变化
冬季北太平洋优势气候模态的转移
吕庆平, 张立凤, 张铭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494-499.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51
摘要 ( 8401 )   HTML ( PDF (1415KB)( 598 )

采用EOF分解和小波分析,并引入相似度,分析冬季北太平洋的两个主要气候模态,即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模态与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模态,及其结构特征随时间的演变。结果表明:1988/1989年的气候转移后,冬季海温距平(SSTA)优势模态为NPGO模态的年份越来越多,这种优势气候模态的转移现象表现出准18 a的年代际周期;SSTA与NPGO模态相似度的20年滑动平均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之后超过了SSTA与PDO模态的相应值,这表明此后SSTA的优势模态发生了转移,由PDO型转换为NPGO型;对典型时间段SSTA的合成分析显示,其优势模态由1988年前的PDO型转变为之后的NPGO型。

中国近海海表温度对气候变暖及暂缓的显著响应
谭红建, 蔡榕硕, 黄荣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500-507.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38
摘要 ( 1974 )   HTML ( PDF (2028KB)( 1115 )

基于多套全球海温再分析数据和2种线性趋势分析方法,评估了1958—2014年中国近海海表温度(SST)的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并与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特别是与若干重要海区的SST做了比较。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显著加速期(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中国近海区域年平均SST表现出更快速的升温特征,其速率达0.60℃/10a,是同期全球平均升温速率的5倍以上;在变暖暂缓期(1998—2014年),中国近海SST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研究还表明,中国近海区域SST的年代际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的位相转换一致,前者SST的快速上升(下降)期与PDO正(负)位相最大值的时期相对应,PDO可能是通过东亚季风和黑潮影响中国近海SST的年代际变化。

北疆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特征及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杨莲梅, 曾勇, 刘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508-518.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59
摘要 ( 1736 )   HTML ( PDF (2517KB)( 702 )

利用新疆天山山区及其以北地区(北疆)45个气象站1961—2010年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提出了45站低温日标准和区域性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定义,并分析了持续性低温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了低温事件的年代际变化环流差异特征、大尺度环流背景、冷空气影响路径及强度特征。结果表明:(1) 低温日阈值呈东北向西南升高的分布趋势,低温日阈值最小值分布于准噶尔盆地和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阈值为-34~-30℃,而西部伊犁地区和天山山区低温日阈值为-24~-20℃;(2) 1961—2010年出现35次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1月和2月发生频次均为0.29次/年,12月为0.14次/年;低温事件持续时间为5~25 d,其中超过10 d有16次,5~9 d有19次。持续性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呈年际和年代际显著减少趋势,但强度无显著变化趋势;(3) 北半球大范围环流异常造成新疆持续低温事件,以经向环流异常为主,根据冷空气影响路径可分为4类:西西伯利亚横槽、中西伯利亚低槽东灌、北风带和西北风带、北脊南槽(涡),这4类冷空气影响路径表现为500 hPa冷空气从极地或西伯利亚以超极地、西北和偏东路径进入新疆后,-32℃冷空气南压位于北疆地区,海平面气压场同时表现为蒙古高压盘踞欧亚大陆,高压中心达1045 hPa以上且位于阿勒泰山地区,1035 hPa冷高压控制北疆地区,这种环流配置造成新疆持续性低温事件。

气候变化影响
城市化进程对安徽省风速的影响
陶寅, 黄勇, 杨元建, 王凯, 程向阳, 汪明光, 吴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519-526.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130
摘要 ( 1975 )   HTML ( PDF (1137KB)( 778 )

利用1981—2010年安徽省61个站的逐日风速资料,结合卫星遥感台站分类方法,统计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对年、季节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和小风日数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1) 近30年安徽省年、季节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呈显著减少趋势,小风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城市站的变化速率明显大于乡村站,郊区站基本介于二者之间。(2) 2000年开始安徽省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站与乡村站平均风速及小风日数距平的差异有明显增大趋势。(3) 城市站与乡村站年平均风速的趋势系数之差为-0.10 (m/s) /10a,城市化对年平均风速减弱的贡献率为40.0%,春季更明显;城市站与乡村站年小风日数的趋势系数之差为15.58 d/10a,城市化对年小风日数增多的贡献率为46.9%,秋、冬季更明显;城市化对年最大风速的影响不明显。

城市化对安徽省极端气温事件的影响
吴蓉, 孙怡, 杨元建, 谢五三, 陶寅, 张浩, 石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527-537.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131
摘要 ( 3018 )   HTML ( PDF (1577KB)( 3813 )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安徽省46个台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了城市站、郊区站和乡村站1961—2010年的极端气温指数的年和季节的变化趋势及其受城市化的影响和贡献。结果表明:1) 近50年来,除最高气温年极大值外,其他气温年极值都有明显上升趋势,以最低温度极小值最显著;暖日、暖夜天数呈增加趋势,而冷日、冷夜天数呈减少趋势,其中暖夜和冷夜变化趋势更明显;各极端指数的变化趋势总体均表现为城市站较乡村站更显著,郊区站介于两者之间。2) 城市站最高气温极大值、最低气温极大值和最低气温极小值因城市化造成的增温分别为0.144、0.184和0.161℃/10a,增温贡献率分别达100.0%、58.8%和21.6%,但城市化对最高气温极小值影响较弱;季节尺度的城市化影响基本都造成增温,春、秋季更明显,而增温贡献率以春、夏季更明显,冬季最小或不显著。3) 城市化效应使暖日和暖夜天数增加、冷夜天数减少的趋势更加显著,城市化影响贡献率都在40%以上;暖日、暖夜和冷夜天数的城市化影响贡献率都在冬季最小或不显著。

表层覆盐对新疆巴里坤盐湖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
姚美思, 朱新萍, 张凯, 胡保安, 胡毅, 王丽萍, 贾宏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538-544.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25
摘要 ( 1636 )   HTML ( PDF (867KB)( 590 )

本文以新疆巴里坤盐湖周边硫酸钠型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异位培养的方法,使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研究了不同覆盐量(CK、1倍覆盐、2倍覆盐、3倍覆盐和4倍覆盐处理)对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峰值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出现时间(15: 00)比其他处理(17: 00)有所提前;凌晨0: 00—6: 00,部分土壤呼吸速率呈现负值。(2) 覆盐后土壤CO2日排放量随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气温变化一致;培养期间土壤CO2日均排放量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CO2日均排放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3) 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综上可见,覆盐处理显著影响了盐湖周边盐渍化土壤CO2排放通量、特征和土壤温度敏感性,因此,在研究气候变暖对盐渍化土壤呼吸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增温对土壤呼吸的直接影响,也要考虑土壤盐层厚度与土壤温度敏感性的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
国内外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的比较分析
陈健华, 孙亮, 陈亮, 林翎, 刘玫, 鲍威, 郭慧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545-55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27
摘要 ( 1656 )   HTML ( PDF (511KB)( 1110 )

企业是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化工作关注的重点领域。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新需求的出现,国内外标准化领域也发生着与需求相呼应的变化。国际上,企业层面的核算标准已经提高了对企业供应链排放的核算与报告要求,同时,针对具体行业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也进入制定程序;国内企业核算标准更加贴合中国实施重点企业直报、碳排放权交易等任务的需要,注重与国内现有标准体系、企业计量基础的衔接,更具可操作性。通过对ISO 14064-1修订版、ISO 19694系列标准及GB/T 32150、GB/T 32151系列标准的比较发现,这些标准采用了基本一致的核心方法,为未来可能的交流衔接提供了基础;标准间的差异主要源自适用范围与施用对象的不同,体现在排放源划分方式、数据获取方法、体现特定导向的要求等方面;虽然这些新变化有利于不同市场、地域或行业的企业更好地体现其排放特点,但也对企业未来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中国企业梳理温室气体核算的核心工作,建立基础的数据收集体系;同时也理清各标准差异,建立相适应的报告能力;建议中国标准制定机构关注标准的适用性与可操作性,根据国内温室气体管理的政策与措施分阶段制定相关标准。

供热行业碳排放基准线研究——以沈阳市为例
常莎莎, 郗凤明, 毕垒, 陈坚, 王娇月, 王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554-560.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23
摘要 ( 7897 )   HTML ( PDF (546KB)( 939 )

根据沈阳市72家供暖企业调研数据,利用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核算供热企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在151 d供暖期内,不同热源形式碳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小型分散锅炉房平均碳排放强度为58.25 kg CO2/m2,区域锅炉房为53.42 kg CO2/m2,热电联产为49.87 kg CO2/m2,组合式热源(燃煤锅炉+热泵)为34.49 kg CO2/m2,清洁能源为21.58 kg CO2/m2。基于不同热源形式碳排放强度和清洁发展机制推荐的基准线确定方法,设置了实际排放、历史排放、单体容量40 t/h以上区域锅炉房排放、热电联产排放、技术水平领先前30%和40%企业排放6种基准线情景。通过各个碳排放基准线值比较,结合沈阳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未来碳交易市场计划,建议选择技术水平领先前40%企业排放情景下的碳排放基准值46.57 kg CO2/m2作为沈阳市2013年供暖行业的碳排放基准线。以此基准线为起始基准线,对2014—2020年的碳排放基准线进行了预测。

对策论坛
天津碳交易试点的经济环境影响评估研究——基于中国多区域一般均衡模型TermCO2
刘宇, 温丹辉, 王毅, 孙振清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561-570.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47
摘要 ( 1693 )   HTML ( PDF (734KB)( 759 )

本文依据天津碳交易试点制度要素设置情景,模拟其对全市的经济环境影响,并深入分析行业以及行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2014年天津碳交易试点将推动碳排放下降0.62%(103万t),均衡碳价格为14.2元/t;全市GDP将轻微下滑0.04%(6.2亿元),GDP对碳减排量的弹性系数为0.07,平均GDP损失为599元/t;42个行业中有41个行业受到负面影响,平均影响为-0.068%。因此,总体而言,天津市碳交易试点的减排效果较明显,而且负面经济影响有限。

简讯
围绕全球变暖“停滞”的争论
赵宗慈, 罗勇, 黄建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6, (6): 571-574.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16.055
摘要 ( 8832 )   HTML ( PDF (317KB)( 1203 )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