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图/表 详细信息
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
罗晓予, 曹星煜, 宋志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4, 20 (2): 220-230.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3.195
摘要   (141 HTML7 PDF(pc) (1286KB)(296)  

全生命周期的建筑碳减排在日本已有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由于中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统计口径存在差异,为准确开展中日建筑碳排放对比分析带来了难度。文中首先从计算边界、建材统计精度、碳排放因子数量等方面建立了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并基于此对中日案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征开展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案例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略高于日本,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明显高于日本。此外建筑建材性能对碳排放影响显著,日本建筑利用低碳建材,生产碳排放低,建材使用寿命长,使维护、废弃阶段碳排放均低于中国建筑案例。



View image in article
图1 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变化趋势图
正文中引用本图/表的段落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拆除阶段碳排放主要通过建筑层数估算,因中日案例建筑的层数相同,故碳排放计算结果相同. ...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 enabled life cycle assessment: a case study on carbon footprint accounting for a residential building in China
1
2018
... 参考日本建筑学会的研究,设计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低于1%[13],同时该阶段数据主要通过设计费用估算,该数据在国内差异度较大且不易获取,因此本研究未考虑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使用寿命为50~100年,但是门窗、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光伏板等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年左右[14],在建筑寿命期限内需要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更新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1.5%~16%[15???-19],其量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运输、建造、运行、维护、拆除以及废弃回收这7个阶段的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边界.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为建筑单体的运行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包括运行电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另外,本研究计算时将中日建筑使用寿命统一为50年,便于中日建筑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
1
2015
... 参考日本建筑学会的研究,设计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低于1%[13],同时该阶段数据主要通过设计费用估算,该数据在国内差异度较大且不易获取,因此本研究未考虑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使用寿命为50~100年,但是门窗、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光伏板等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年左右[14],在建筑寿命期限内需要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更新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1.5%~16%[15???-19],其量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运输、建造、运行、维护、拆除以及废弃回收这7个阶段的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边界.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为建筑单体的运行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包括运行电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另外,本研究计算时将中日建筑使用寿命统一为50年,便于中日建筑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
1
2015
... 参考日本建筑学会的研究,设计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低于1%[13],同时该阶段数据主要通过设计费用估算,该数据在国内差异度较大且不易获取,因此本研究未考虑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使用寿命为50~100年,但是门窗、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光伏板等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年左右[14],在建筑寿命期限内需要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更新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1.5%~16%[15???-19],其量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运输、建造、运行、维护、拆除以及废弃回收这7个阶段的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边界.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为建筑单体的运行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包括运行电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另外,本研究计算时将中日建筑使用寿命统一为50年,便于中日建筑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
1
2022
... 参考日本建筑学会的研究,设计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低于1%[13],同时该阶段数据主要通过设计费用估算,该数据在国内差异度较大且不易获取,因此本研究未考虑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使用寿命为50~100年,但是门窗、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光伏板等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年左右[14],在建筑寿命期限内需要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更新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1.5%~16%[15???-19],其量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运输、建造、运行、维护、拆除以及废弃回收这7个阶段的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边界.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为建筑单体的运行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包括运行电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另外,本研究计算时将中日建筑使用寿命统一为50年,便于中日建筑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
1
2022
... 参考日本建筑学会的研究,设计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低于1%[13],同时该阶段数据主要通过设计费用估算,该数据在国内差异度较大且不易获取,因此本研究未考虑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使用寿命为50~100年,但是门窗、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光伏板等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年左右[14],在建筑寿命期限内需要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更新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1.5%~16%[15???-19],其量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运输、建造、运行、维护、拆除以及废弃回收这7个阶段的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边界.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为建筑单体的运行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包括运行电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另外,本研究计算时将中日建筑使用寿命统一为50年,便于中日建筑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
1
2019
... 参考日本建筑学会的研究,设计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低于1%[13],同时该阶段数据主要通过设计费用估算,该数据在国内差异度较大且不易获取,因此本研究未考虑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使用寿命为50~100年,但是门窗、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光伏板等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年左右[14],在建筑寿命期限内需要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更新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1.5%~16%[15???-19],其量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运输、建造、运行、维护、拆除以及废弃回收这7个阶段的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边界.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为建筑单体的运行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包括运行电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另外,本研究计算时将中日建筑使用寿命统一为50年,便于中日建筑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
1
2019
... 参考日本建筑学会的研究,设计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低于1%[13],同时该阶段数据主要通过设计费用估算,该数据在国内差异度较大且不易获取,因此本研究未考虑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使用寿命为50~100年,但是门窗、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光伏板等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年左右[14],在建筑寿命期限内需要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更新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1.5%~16%[15???-19],其量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运输、建造、运行、维护、拆除以及废弃回收这7个阶段的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边界.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为建筑单体的运行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包括运行电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另外,本研究计算时将中日建筑使用寿命统一为50年,便于中日建筑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
基于BIM-LCA的建筑物碳排放测算与实例研究
1
2023
... 参考日本建筑学会的研究,设计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低于1%[13],同时该阶段数据主要通过设计费用估算,该数据在国内差异度较大且不易获取,因此本研究未考虑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使用寿命为50~100年,但是门窗、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光伏板等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年左右[14],在建筑寿命期限内需要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更新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1.5%~16%[15???-19],其量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运输、建造、运行、维护、拆除以及废弃回收这7个阶段的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边界.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为建筑单体的运行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包括运行电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另外,本研究计算时将中日建筑使用寿命统一为50年,便于中日建筑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
基于BIM-LCA的建筑物碳排放测算与实例研究
1
2023
... 参考日本建筑学会的研究,设计阶段碳排放占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例低于1%[13],同时该阶段数据主要通过设计费用估算,该数据在国内差异度较大且不易获取,因此本研究未考虑该阶段的碳排放量.建筑使用寿命为50~100年,但是门窗、保温材料、防水卷材、光伏板等材料和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为25年左右[14],在建筑寿命期限内需要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更新维护阶段的碳排放占比为1.5%~16%[15???-19],其量不容忽视.因此,本研究建立了包括生产、运输、建造、运行、维护、拆除以及废弃回收这7个阶段的中日同口径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边界.其中运行阶段碳排放为建筑单体的运行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包括运行电耗、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另外,本研究计算时将中日建筑使用寿命统一为50年,便于中日建筑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
光伏行业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分析
0
2020
光伏行业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分析
0
2020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from crystalline silicon solar modules in China
0
2016
Differences in CO2 emissions of solar PV production among technologies and regions: application to China, EU and USA
0
2020
Investigation of life cycle CO2emissions of the polycrystalline and cadmium telluride PV panels
0
2020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high-performance monocrystalline titanium dioxide nanorod-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0
2021
0
2021
0
2021
0
2002
0
2002
1
2021
... 选取相同气候类型、层数的中日两栋校园办公案例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中国案例建筑为浙江海宁某高校教学楼,坐落于浙江省海宁市,位于夏热冬冷地区.该建筑于2005年竣工,地上4层,建筑面积14845.5 m2.日本案例建筑为日本北九州某高校教学楼,位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若松区学研都市,获得了运行三星的建筑标识.该建筑地处日本热工分区中的第六区,与中国案例建筑同为地上4层,建筑面积31125 m2.建筑间的面积差异可能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差异,例如建筑的总能耗和资源利用情况.据统计0~30000 m2的小型公共机构建筑碳排放强度平均值为2200 kg CO2/m2,30000~50000 m2的中型公共机构建筑碳排放强度平均值为2150 kg CO2/m2,两者间差值仅为小型公共机构建筑碳排放强度平均值的2.27%[27].可见建筑面积差异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选取的案例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
1
2021
... 选取相同气候类型、层数的中日两栋校园办公案例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较.中国案例建筑为浙江海宁某高校教学楼,坐落于浙江省海宁市,位于夏热冬冷地区.该建筑于2005年竣工,地上4层,建筑面积14845.5 m2.日本案例建筑为日本北九州某高校教学楼,位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若松区学研都市,获得了运行三星的建筑标识.该建筑地处日本热工分区中的第六区,与中国案例建筑同为地上4层,建筑面积31125 m2.建筑间的面积差异可能导致一些不可避免的差异,例如建筑的总能耗和资源利用情况.据统计0~30000 m2的小型公共机构建筑碳排放强度平均值为2200 kg CO2/m2,30000~50000 m2的中型公共机构建筑碳排放强度平均值为2150 kg CO2/m2,两者间差值仅为小型公共机构建筑碳排放强度平均值的2.27%[27].可见建筑面积差异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选取的案例组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
典型铝合金型材产品的碳足迹分析
0
2018
典型铝合金型材产品的碳足迹分析
0
2018
建筑功能改造设计要点探究
1
2014
... 计算模型结果受各建材的用量和不同建材的碳排放因子两个方面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建材生产阶段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为448.85 kg CO2/m2,高于中国案例建筑的395.94 kg CO2/m2.钢材和混凝土是中日建筑用量占比最高的两种建材,分别占比23%、75%(日本)和59%、39%(中国).中国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碳排放量低于日本(表6),主要因为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近中国的两倍(表7).造成用量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日本地震频发,为提升建筑抗震性,需要提高柱的截面承载力,降低轴压比,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增大结构截面[29].此外,中国案例建筑的单位面积钢材碳排放高于日本案例建筑.主要是中国所使用的钢材碳排放因子远大于日本.这是因为日本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大型炼钢企业利用CO2分解技术、化学工程反应技术等致力于节能减排[30];同时,制造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废弃废料.统计显示2023年日本钢铁行业的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了约700万t CO2[31].碳排放因子的差异在其他各类材料上也有体现,例如铝制建材中国的碳排放因子为11130 kg CO2e/t,日本为9955.0 kg CO2e/t. ...
建筑功能改造设计要点探究
1
2014
... 计算模型结果受各建材的用量和不同建材的碳排放因子两个方面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建材生产阶段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为448.85 kg CO2/m2,高于中国案例建筑的395.94 kg CO2/m2.钢材和混凝土是中日建筑用量占比最高的两种建材,分别占比23%、75%(日本)和59%、39%(中国).中国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碳排放量低于日本(表6),主要因为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近中国的两倍(表7).造成用量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日本地震频发,为提升建筑抗震性,需要提高柱的截面承载力,降低轴压比,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增大结构截面[29].此外,中国案例建筑的单位面积钢材碳排放高于日本案例建筑.主要是中国所使用的钢材碳排放因子远大于日本.这是因为日本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大型炼钢企业利用CO2分解技术、化学工程反应技术等致力于节能减排[30];同时,制造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废弃废料.统计显示2023年日本钢铁行业的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了约700万t CO2[31].碳排放因子的差异在其他各类材料上也有体现,例如铝制建材中国的碳排放因子为11130 kg CO2e/t,日本为9955.0 kg CO2e/t. ...
信息园地
1
2012
... 计算模型结果受各建材的用量和不同建材的碳排放因子两个方面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建材生产阶段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为448.85 kg CO2/m2,高于中国案例建筑的395.94 kg CO2/m2.钢材和混凝土是中日建筑用量占比最高的两种建材,分别占比23%、75%(日本)和59%、39%(中国).中国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碳排放量低于日本(表6),主要因为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近中国的两倍(表7).造成用量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日本地震频发,为提升建筑抗震性,需要提高柱的截面承载力,降低轴压比,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增大结构截面[29].此外,中国案例建筑的单位面积钢材碳排放高于日本案例建筑.主要是中国所使用的钢材碳排放因子远大于日本.这是因为日本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大型炼钢企业利用CO2分解技术、化学工程反应技术等致力于节能减排[30];同时,制造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废弃废料.统计显示2023年日本钢铁行业的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了约700万t CO2[31].碳排放因子的差异在其他各类材料上也有体现,例如铝制建材中国的碳排放因子为11130 kg CO2e/t,日本为9955.0 kg CO2e/t. ...
信息园地
1
2012
... 计算模型结果受各建材的用量和不同建材的碳排放因子两个方面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建材生产阶段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为448.85 kg CO2/m2,高于中国案例建筑的395.94 kg CO2/m2.钢材和混凝土是中日建筑用量占比最高的两种建材,分别占比23%、75%(日本)和59%、39%(中国).中国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碳排放量低于日本(表6),主要因为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近中国的两倍(表7).造成用量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日本地震频发,为提升建筑抗震性,需要提高柱的截面承载力,降低轴压比,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增大结构截面[29].此外,中国案例建筑的单位面积钢材碳排放高于日本案例建筑.主要是中国所使用的钢材碳排放因子远大于日本.这是因为日本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大型炼钢企业利用CO2分解技术、化学工程反应技术等致力于节能减排[30];同时,制造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废弃废料.统计显示2023年日本钢铁行业的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了约700万t CO2[31].碳排放因子的差异在其他各类材料上也有体现,例如铝制建材中国的碳排放因子为11130 kg CO2e/t,日本为9955.0 kg CO2e/t. ...
1
2019
... 计算模型结果受各建材的用量和不同建材的碳排放因子两个方面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建材生产阶段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为448.85 kg CO2/m2,高于中国案例建筑的395.94 kg CO2/m2.钢材和混凝土是中日建筑用量占比最高的两种建材,分别占比23%、75%(日本)和59%、39%(中国).中国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碳排放量低于日本(表6),主要因为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近中国的两倍(表7).造成用量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日本地震频发,为提升建筑抗震性,需要提高柱的截面承载力,降低轴压比,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增大结构截面[29].此外,中国案例建筑的单位面积钢材碳排放高于日本案例建筑.主要是中国所使用的钢材碳排放因子远大于日本.这是因为日本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大型炼钢企业利用CO2分解技术、化学工程反应技术等致力于节能减排[30];同时,制造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废弃废料.统计显示2023年日本钢铁行业的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了约700万t CO2[31].碳排放因子的差异在其他各类材料上也有体现,例如铝制建材中国的碳排放因子为11130 kg CO2e/t,日本为9955.0 kg CO2e/t. ...
1
2019
... 计算模型结果受各建材的用量和不同建材的碳排放因子两个方面影响.计算结果显示建材生产阶段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为448.85 kg CO2/m2,高于中国案例建筑的395.94 kg CO2/m2.钢材和混凝土是中日建筑用量占比最高的两种建材,分别占比23%、75%(日本)和59%、39%(中国).中国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碳排放量低于日本(表6),主要因为日本案例建筑单位面积混凝土用量近中国的两倍(表7).造成用量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日本地震频发,为提升建筑抗震性,需要提高柱的截面承载力,降低轴压比,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增大结构截面[29].此外,中国案例建筑的单位面积钢材碳排放高于日本案例建筑.主要是中国所使用的钢材碳排放因子远大于日本.这是因为日本推广低碳技术的应用,大型炼钢企业利用CO2分解技术、化学工程反应技术等致力于节能减排[30];同时,制造过程中更多地使用废弃废料.统计显示2023年日本钢铁行业的排放量比2010年减少了约700万t CO2[31].碳排放因子的差异在其他各类材料上也有体现,例如铝制建材中国的碳排放因子为11130 kg CO2e/t,日本为9955.0 kg CO2e/t. ...
CEC: 一种有效的空调系统能耗评价方法
1
1999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CEC: 一种有效的空调系统能耗评价方法
1
1999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State-space method for analysis of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room and calculation of air conditioning load
1
1982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1
2016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1
2016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2010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1
2013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2010年中国区域电网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1
2013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1
2021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1
2021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1
2022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
1
2022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1
2022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关于做好2023—2025年发电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1
2022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年度(令和2年度)の温室効果ガス排出量(速报値)について
1
2022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年度(令和2年度)の温室効果ガス排出量(速报値)について
1
2022
... 运行阶段碳排放是全生命周期中占比最高的部分,日本案例建筑在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明显小于中国.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日本案例建筑安装了屋顶太阳能光伏板,可再生能源减碳量为61.34 kg CO2/m2,而中国案例建筑并没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其二是日本电器的能效高,日本学者提出用空调系统能耗系数(CEC)[32]作为空调系统的能量利用率评估指标,CEC指空调系统全年总能耗与假想空调负荷全年累计值之比.以空调能效为例,日本学校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系数为1.4,而中国为1.8[33],这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限制有关[34].其三是日本案例建筑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小于中国(表8),图1是近年来中日电力碳排放因子的变化情况[35???-39],日本电力碳排放始终低于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国土面积小,输电距离较短且输送容量大,在输电成本上远低于中国;此外,日本有较多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利用,大大降低了电力碳排放因子.能源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电力碳排放因子,20世纪90年代日本核电供能电力碳排放因子低至0.19 kg CO2/(kW·h).受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关停所有核电站后采取化石能源弥补导致的能源缺口,2022年最新公布的电力碳排放因子升到0.435 kg CO2/(kW·h).相反,中国正在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两国在电力碳排放系数方面的差距正在减小. ...
0
2015
0
2015
建築物エネルギー消費量調査報告第43報
0
2020
建築物エネルギー消費量調査報告第43報
0
2020
我国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
1
2017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我国固体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战略研究
1
2017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Encouraging the environmentally sound management C8D waste in China: an integrative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
1
2015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1
2021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1
2021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国外建筑废弃物处理设备发展动态
1
2011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国外建筑废弃物处理设备发展动态
1
2011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Assessment of secondary aluminum reserves of nations
1
2017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建設廃棄物の現状
1
2021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建設廃棄物の現状
1
2021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辉煌十年有色志: 再生金属篇
1
2022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辉煌十年有色志: 再生金属篇
1
2022
... 废弃回收阶段的碳排放主要由建筑物拆除后的垃圾外运产生,对比结果显示日本案例建筑废弃回收阶段单位面积碳排放为0.40 kg CO2/m2,小于中国建筑.废弃物的运输距离取建筑场地至最近垃圾场的距离,通过调研确定日本案例建筑距离垃圾场20 km,中国案例建筑距离23 km,在两者运输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差异较小.主要差异由中日同种建材的不同回收系数产生(表9),其中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回收率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42-43],绝大多数材料无法回收利用,因此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较多;而日本建筑垃圾回收率高达97%以上[44].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在技术研究方面并不存在太大障碍,但建材回收率仍远低于日本的主要原因是一系列配套政策并未全面落实.而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着手建筑垃圾的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以促进建筑垃圾的转化和利用[45].例如,日本再生铝产量占比已经接近100%,混凝土的再资源化率高达99.5%[46-47].而中国再生材料占比虽然逐年提高,如再生铝原料占比从2012年的50%上升到2021年的87%,但还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48]. ...

/

本文的其它图/表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