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与全球盘点专栏

2023年11月,在IPCC完成了第六次评估所有报告之际,《巴黎协定》第五次缔约方大会完成了2015年以来的第一次全球盘点。全球盘点的决议中强调全球变暖的趋势比预期更为迅速和严重,全球减排的“窗口正在迅速关闭”。全球气温现在预计到21世纪末将上升2.4~2.6℃。全球盘点还发现目前的气候承诺与《巴黎协定》的目标存在持续的“排放差距”,当前气候变化适应和支持手段(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仍存在不足,全球仍需更大的雄心和紧迫性来应对气候危机。
本专栏主要由参与IPCC和气候变化谈判的中国代表团专家完成,陆春晖、柴麒敏、安丰全、周泽宇、王际杰等分别从IPCC看全球盘点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全球盘点、COP28能源转型新共识、全球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和国际碳定价等内容展开研究和分析。以上研究均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从IPCC看全球盘点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陆春晖, 袁佳双, 黄磊, 张永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4, 20 (6): 736-746.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4.156
摘要342)   HTML40)    PDF (2538KB)(369)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完成了第六次评估周期(AR6)的所有评估内容,发布的综合报告《气候变化2023》为《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形成了指导全球气候治理的“阿联酋共识”。当前,IPCC和全球盘点都进入一个新的周期,并且两者的工作安排与我国“双碳”目标之一“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时间线也基本吻合。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引领作用,从科学上赢得国际气候治理主动权,文中从IPCC AR6的主要评估成果以及第七次评估周期的未来规划出发,梳理了IPCC科学评估中与全球盘点密切相关的前沿科学问题,提出科学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关注能源气候安全保障;高度重视非二氧化碳气体的评估和减排;加强适应行动,推进适应型城市建设;关注气候临界点,积极应对极端气候新挑战等重要启示。并从气候变化减缓、适应和自然科学基础领域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全面参与新一轮的IPCC气候变化评估和全球气候治理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全球盘点:进展与评估
柴麒敏, 刘伯翰, 马玉洁, 解瑞丽, 李墨宇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4, 20 (6): 747-756.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4.150
摘要205)   HTML15)    PDF (2356KB)(327)   

《巴黎协定》在COP28完成首次全球盘点,达成了《阿联酋共识》,提出全球可再生能源加速发展、转型脱离化石能源、净零排放能源系统等重要内容,显示出能源转型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中的突出作用。全球化石能源消费迟滞能源转型、能源低碳技术成为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增长点、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推动电气化率提升成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突出特点。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均高度重视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将其作为长期战略的主要关注点,其中欧盟开展新型能源系统与智慧电网建设、德国多措并举推动化石能源转型、日本持续聚焦氢能技术发展、印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与消纳、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等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基于各国能源转型力度与技术创新能力初步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显示,欧盟、中国在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方面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为加快全球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进程,各国应实施积极推动落实长期战略部署,建立全球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资金机制,加快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共享,加强国际合作的多边解决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OP28能源转型新共识及其解读
安丰全, 解红力, 李长胜, 刘少慧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4, 20 (6): 757-76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4.139
摘要178)   HTML18)    PDF (1231KB)(239)   

通过梳理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阿联酋共识”有关能源转型的主要观点,分析了可再生能源与能效、供冷、核电和绿氢等4个能源转型宣言的特点,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和本次气候大会的领导力和重要贡献。化石能源及煤电退出、电力行业减排力度及提早达峰、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等是本次大会各方争论的焦点,而且还将是今后气候谈判的热点、重点和难点。最后,建议中国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层面统筹协调与超前系统谋划,加快推动能源供应革命和消费革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和能源治理,加快中国气候与能源转型谈判队伍建设。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球适应气候变化行动进展评估及相关工作建议
周泽宇, 王君华, 曹颖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4, 20 (6): 764-77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4.137
摘要274)   HTML21)    PDF (1479KB)(653)   

气候变化引发的持续温升等一系列问题已给全球带来长期风险和重大影响,气候灾害经济损失程度与日俱增。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各国不断提升适应气候变化意识,积极编制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强化行动力度,取得了积极效果,但当前全球适应融资与逐年递增的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成本相比仍然存在巨大缺口,迫切需要国际社会深度支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适应气候变化战略规划体系,推动重点领域、区域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未来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早期预警体系,强化气候风险管理,打好适应气候变化国内根基,同时推动各方确立长期适应目标,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引领全球共同提升气候韧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国际碳定价:进展、形势与应对策略
王际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4, 20 (6): 773-78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4.166
摘要166)   HTML10)    PDF (1435KB)(257)   

《巴黎协定》下首次全球盘点识别出当前全球气候行动与全球温控目标之间的差距,利用市场机制等国际碳定价政策工具加快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进程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除《巴黎协定》设立的市场机制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欧盟等主要经济体陆续提出了差异化的国际碳定价主张。对不同类型国际碳定价政策分析表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国际碳定价模式更适合我国,建议主管部门在立足于完善国内碳定价机制的同时,推进跨境碳交易合作,提升我国在国际碳定价领域的影响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0年前全球减缓目标履约进展评估分析
樊星, 丁鸿达, 梁媚聪, 许玲懿, 高翔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5, 21 (1): 125-134.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4.155
摘要146)   HTML5)    PDF (1547KB)(177)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会议(COP28)完成了《巴黎协定》下的首次全球盘点,其中,对于2020年前全球气候行动整体进展的评估是此次全球盘点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是否兑现2020年前气候承诺是推动《巴黎协定》持续有效实施和开展2020年后气候行动的基础。但是,当前全球整体气候行动距离《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其中,发达国家未能有力履行“坎昆协议”下的2020年前减排承诺,发展中国家提出适当减缓行动目标但履约进展普遍难以评估。此外,发达国家的2020年前减排目标履约过程中还出现减排目标缺乏力度、提出目标时已经实现了部分减排目标、主要依靠疫情的排放下降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减排贡献、未能履行出资减排承诺等问题,并对发展中国家获取低碳技术支持等方面制造技术封锁以及信息获取障碍。中国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并持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超额完成了2020年气候目标,并在2020年取得了脱贫攻坚的胜利,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做出重要贡献。建议各方注重切实行动而非空喊口号,特别是发达国家应带头强化行动,尽快填补2020年前行动差距,强化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以及能力建设支持,以保障发展中国家依据国情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透过“沸腾”的COP28看中美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徐源, 张永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5, 21 (1): 135-14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4.164
摘要174)   HTML19)    PDF (3553KB)(19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是全球气候治理的焦点和风向标。2023年全球气温刷新器测纪录,年底的COP28更是打破历次COP参会人数纪录,正式注册参会代表超过8万人。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平台,无论是大会成果还是参会人员都直接反映了气候治理背后的推动力和各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动向。通过分析历届COP参会人员及构成、中美两国COP28的参会代表组成,结合中美两国气候政策以及公众的气候变化认知现状,探讨COP28大会上中美两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注焦点。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气候政策和行动与COP大会参与代表之间具有一定关联。受政策连续性的影响,美国政府一改特朗普时期的消极态度,积极参与大会。COP28大会期间,美国侧重于政治层面发力,以联邦政府官员作为主要参会群体。中国在积极开展政治磋商的同时,参会代表中更多出现的是新能源等行业和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中美气候政策和公众认知的梳理表明,中美两国国内气候政策和公众气候变化认知增强对全球气候治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