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年, 第6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10-05-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气候系统变化
SRES A2情景下中国区域21世纪末平均和极端气候变化的模拟
杨红龙;许吟隆;张镭;潘婕;陶生才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157-163.  
摘要 ( 3244 )   HTML ( PDF (3684KB)( 2109 )
利用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单向嵌套该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HadCM3高分辨率的大气部分HadAM3H,分析了SRES A2情景下2071-2100年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中国区域的气候变化,包括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季节和日时间尺度的变化以及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气温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新疆和东北地区增温明显。而降水表现了更大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冬季南方降水减少,但沿黄河流域的降水明显增加,夏季与冬季相比呈现出相反的趋势。此外,连续高温日数呈现增加趋势,而连续霜冻日数呈现减少趋势。连续湿日数也表现出一定的增加趋势。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变化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石英;高学杰;Fillipo Giorgi;宋瑞艳;吴佳;董文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164-169.  
摘要 ( 3392 )   HTML ( PDF (3796KB)( 1986 )
对一个20 km高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所模拟的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未来不同强度降水事件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日降水量的大小,将降水划分为不同等级。首先检验了模式对当代(1961-1990年)各等级降水日数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与观测相比,模式模拟的小雨事件偏多而大雨事件在南方过少。21世纪末(2071-2100年)在IPCC SRES A2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中国区域不同强度降水的变化在各地表现不同,同时其对各个地区降水总量变化的贡献也表现出较大不同,但在大部分地区,模式给出了未来强降水事件将增加的结果。
澜沧江流域1951-2008年气候变化和2010-2099年不同情景下模式预估结果分析
刘波;肖子牛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170-174.  
摘要 ( 3079 )   HTML ( PDF (3084KB)( 1471 )
利用澜沧江流域1951-2008年的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多模式集成的21世纪(2010-2099年)不同情景下(SRES A1B、SRES A2和SRES B1)气候变化模拟试验的预估结果,分析了该流域过去58年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并预估了未来9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全球增暖的大背景下,过去58年澜沧江流域的年降水量下降了46.4 mm,气温有所上升,升温率达到了0.15℃/10a。在未来的90年,无论在哪种排放情景下,降水都表现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且相对于过去58年的结果,3种不同情景下降水的年代际变率都有所增加,其中A2情景值最大,B1情景值最小。年平均气温无论是在过去的58年还是在未来的90年都以明显的上升趋势为主,3种情景下气温的升温率远远超过过去58的结果。
碳质气溶胶在藏东南冰芯中的记录
王茉;徐柏青;邬光剑;杨威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175-180.  
摘要 ( 2931 )   HTML ( PDF (4013KB)( 1508 )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帕隆藏布源头海洋性冰川区,对冰川编目的4号冰川(PLZ-4)实施冰芯钻取,获得总长度为29 m的冰芯。对冰芯中元素碳(EC)、不溶性有机碳(WIOC)和可溶性离子(Cl-,NO3-,SO42-,Na+,K+,Mg2+,Ca2+)的含量进行实验分析,结果显示:1998-2005年上述组分在该冰芯中的含量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冰芯中EC含量及EC/WIOC比值表现出非季风季节高、季风季节低的显著特征,揭示了该地区冰川中记录的碳质气溶胶浓度与南亚棕色云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指出,在季风前的4-5月,沉降于雪冰中平均含量>10 ng/g的EC所引起的雪冰表面反照率降低以及冰川消融等气候环境效应不容忽视。
青藏高原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差异性研究
李林;陈晓光;王振宇;徐维新;唐红玉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181-186.  
摘要 ( 3823 )   HTML ( PDF (3826KB)( 2218 )
利用1961-2007年青藏高原66个气象台站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通过典型气候分区,系统研究了近47年来青藏高原气温、降水量等气候因子时空演变规律,揭示了青藏高原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的差异性。研究表明:近47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呈现出显著增暖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7℃/10a的速率上升,气候变暖在夜间要较日间明显。冬季较其他季节明显,2月气温由冷向暖的转变最为显著,8月最不显著,且在某些区域有变冷迹象;高原边缘地区气候变暖要明显于高原腹地,青海北部区特别是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敏感区。降水量总体表现出增多态势,气候倾向率达9.1 mm/10a,但区域性差异较为明显,藏东南川西区是青藏高原降水量增多最显著的地区;12月至次年5月即冬春季整个青藏高原降水量随着气候变暖而增多,7月和9月黄河上游区1987年后干旱化趋势明显。
北京1951-2008年升温趋势和季节变化
丁海燕;郑祚芳;刘伟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187-191.  
摘要 ( 3382 )   HTML ( PDF (2908KB)( 1889 )
采用均一化订正的北京南郊地面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951-2008年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呈明显的不对称性,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较为明显,升温趋势为0.46℃/10a。根据1951-2008年日平均气温计算北京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长度和起始日期,发现北京地区冬季最长,秋季最短;夏季在逐渐延长,冬季在逐渐缩短,夏、冬两季长度变化的线性速率分别为4.4 d/10a和-4.7 d/10a。春、夏两季逐渐提前,趋势分别为3.0 d/10a和2.5 d/10a;而秋、冬两季在逐渐推迟,趋势分别为2.0 d/10a和1.7 d/10a。将季节起始日期与年平均气温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春、夏两季的起始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负相关,而秋、冬两季起始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
1961-2008年华南区域寒潮变化的气候特征
伍红雨;杜尧东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192-197.  
摘要 ( 3350 )   HTML ( PDF (3897KB)( 1917 )
利用华南三省(广东、广西、海南)192个台站1961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华南寒潮频次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定义了一个表征华南寒潮强度的指数,由此分析了华南寒潮活动的强度变化。气候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在近48年中出现了221次寒潮过程,主要分布在10月至次年4月,以12月、1月、2月、3月为主,占88.7%;华南区域单站寒潮的年均发生频次和平均降温持续天数从内陆向沿海递减, 平均最低气温从内陆到沿海逐渐增加,单站寒潮过程平均最大降温幅度在11.5~16.0℃。近48年来,华南寒潮活动在减少的趋势上还具有频数和强度上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发生特强寒潮和中等寒潮的比率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减少,而发生弱寒潮比率显著增加,但2008年出现了近48年华南最强的寒潮。
1961-2008年台湾地区降水的变化
秦丽;张立凤;黄泓;骆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198-203.  
摘要 ( 3158 )   HTML ( PDF (3296KB)( 1639 )
利用EOF、REOF、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台湾地区1961-2008年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台湾本岛年降水量丰沛,澎湖列岛的年降水较少。台湾岛年降水的空间分布既有一致性,也存在东-西部、南-北部的差异。台湾岛的年降水可分为3个气候区,即北部、中西部和东南部。除台湾岛东南部外,整个台湾地区的年降水量均有增加趋势和突变现象。
气候变化适应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研究
赵文智;杨荣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204-209.  
摘要 ( 2832 )   HTML ( PDF (4214KB)( 1603 )
以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的中游荒漠绿洲为例,基于长期定位试验成果,研究了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及其潜力。结果表明,在田间水平上,垄沟灌溉种植、主栽作物与伴生植物混播种植、优化水肥管理、建立枣粮复合系统是绿洲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技术;在绿洲水平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加大农田林网规格和减少农田林网的灌溉次数、降低防风固沙体系中高耗水树种--杨树的比例等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黑河中游绿洲,通过推广上述技术,在不降低绿洲农业产值和不影响绿洲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初步估算每年可节水2.96×108 m3,抵消了气温上升大约1℃所带来的蒸散发消耗量。
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房间空调器行业淘汰HCFC-22的环境效益分析
万婷婷;窦艳伟;王雷;周晓芳;杨礼荣;万丹;胡建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210-215.  
摘要 ( 3402 )   HTML ( PDF (3261KB)( 1429 )
中国是当前最大的HCFCs(含氢氟氯烃类物质)年生产和消费国家,而其中HCFC-22的生产量约占全部HCFCs的80%。2007年国际社会决定加速淘汰HCFCs,这将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为此,选择房间空调器行业对我国加速淘汰HCFC-22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通过淘汰情景和基线情景对比得出,采用HC-290(丙烷)替代制冷剂既可以直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又可以节电从而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比较HFC-410A 和HC-290 两种替代淘汰情景,后者的环境效益显著高于前者。
对策论坛
"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方法的框架及在中国的适用性分析
姜克隽;昂莉;侯艳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216-221.  
摘要 ( 4064 )   HTML ( PDF (3594KB)( 1735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MRV)"的国家行动的概念,包括在下一个国际协议中。但目前对哪些内容要进行MRV,范围是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要如何进行MRV还不是很清晰,也存在不少争议。本文提供了作者的研究认识,就MRV的框架进行描述,并结合一些政策制定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在中国背景下分析了如何进行已有国家行动和政策的MRV,以及未来的方向。
全球契约与企业应对气候变化
刘发欣;刘昕;庄宁;吴秀和;庞军;吴金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222-227.  
摘要 ( 2558 )   HTML ( PDF (4352KB)( 1440 )
全面分析了气候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全球契约的"关注气候"倡议为企业响应全球号召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了机遇,全球契约是全球企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和树立企业形象的良好平台。另外,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国民营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简讯
淮河流域1960-2007年极端强降水事件特征
汪方;田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228-229.  
摘要 ( 2256 )   HTML ( PDF (1275KB)( 1488 )
大气棕色云和区域气候变化
王体健;李树;刘丽;邓君俊;庄炳亮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230-232.  
摘要 ( 2324 )   HTML ( PDF (2133KB)( 1391 )
科学知识
大气涛动
王绍武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03): 233-234.  
摘要 ( 2153 )   HTML ( PDF (894KB)( 1580 )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