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3-1719
CN 11-5368/P
主管:中国气象局
主办:国家气候中心
创刊于 2005 年 (双月刊)
  作者中心
    » 在线投稿/查稿
    » 投稿指南
  审稿中心
    » 审稿要求
    » 专家在线审稿
    » 编委在线审稿
  在线办公
    » 主编审稿登录
    » 远程编辑登录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4160623
今日访问:58
当前在线:5
  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accr_journal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3-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合并摘要 显示图片
目录
第18卷第2期目次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0-0.  
摘要 ( 199 )   PDF (1274KB)( 426 )
气候系统变化
CMIP6模式对青藏高原东坡暖季降水的模拟评估
张歆然, 陈昊明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129-141.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059
摘要 ( 713 )   HTML ( 64 )   PDF (10324KB)( 813 )

青藏高原东坡陡峭地形区是气候模式陆地降水模拟偏差的大值区,且这一偏差长期未得到有效改善。基于17个参加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的全球气候模式的日降水结果,评估了当前最新一代的气候模式对青藏高原东坡地区2000—2014年暖季(5—9月)降水气候态及其季节内演变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高原东坡降水正偏差存在于大部分的CMIP6模式当中,且模式虚假降水主要源于对强降水(降水量≥6 mm/d)的过量模拟,模式对<6 mm/d的弱降水的模拟略小于观测。尽管模式对高原东坡暖季平均降水表现出一致性的高估,但不同模式对于不同月份降水的模拟存在较大不同。基于环流场的分析显示,高原东坡强降水的季节内演变与高原东坡及其以东对流层中层偏南风的演变密切相关,表明模式对于对流层中层环流的模拟虽然不是导致高原东坡强降水模拟正偏差的最主要因素,但对于环流季节内变化的合理模拟是模式能否再现高原东坡强降水逐月变化的一个关键因子。

气候变化影响
1961—2019年中国区域连续性暴雨过程的危险性区划
马铮, 王国复, 张颖娴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142-15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188
摘要 ( 683 )   HTML ( 64 )   PDF (7590KB)( 1352 )

利用暴雨区连续追踪的思路和全国2481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对1961—2019年全国区域连续性暴雨过程(Regional Continuity Rainstorm Process,RCRP)进行客观识别,并根据RCRP的持续时间、影响范围、最大日降水量和最大过程降水量建立和改进危险性评估模型和危险性区划。结果显示:1961—2019年中国共发生2294次RCRP,危险性排名前十强的RCRP与历史记录相符;其危险性空间分布特征与我国降水气候态分布相似,由东南向西北逐级递减;我国RCRP的高危险性区域位于华南和江南地区;危险性的季节空间分布与同季节的降水特征相关,春季华南地区的RCRP高危险性等级体现了我国华南前汛期的影响;夏季华北和东北地区的RCRP危险性高于其他季节,沿海地区的高危险性体现了台风暴雨的影响;秋季四川北部的危险区主要体现了华西秋雨的影响;单次RCRP危险性区划表征本次暴雨洪涝受灾程度大小的分布情况,可以直观地判断此次RCRP对我国相应区域造成暴雨洪涝灾害的大小分布情况。其研究结果增进了对于RCRP演变规律的认识,对于预测未来RCRP季节或次季节内等不同时间内的区域危险性强度大小及其相关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2001—2020年中国洪涝灾害损失与致灾危险性研究
李莹, 赵珊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154-165.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196
摘要 ( 3277 )   HTML ( 256 )   PDF (5141KB)( 2530 )

利用最新的全国洪涝灾害损失资料以及气象站点降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1—2020年中国洪涝灾害损失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20年,我国洪涝灾害造成的年均受灾人口超过1亿人次,直接经济损失1678.6亿元。尽管洪涝灾害造成的全国直接经济损失有增加趋势,但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损坏房屋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均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长江流域上中游地区及黑龙江、河北、甘肃、广西等地是洪涝灾害损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死亡人口和损坏房屋呈减少趋势,直接经济损失呈增加趋势,而受灾人口和农作物受灾面积呈北增南减的变化趋势。近10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除了死亡人口外其余各项损失均较上个10年增加,其中黑龙江和河北增加幅度较大。同时,近10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加,尤其是黑龙江、河北等地暴雨量和暴雨日数增加幅度较大,加剧了相对脆弱的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风险。

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滑坡灾害人口风险评估
王霞, 王瑛, 林齐根, 李宁, 张馨仁, 周笑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166-176.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154
摘要 ( 732 )   HTML ( 41 )   PDF (8962KB)( 833 )

中国是世界上滑坡灾害造成人口伤亡较严重的国家。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降水频率与强度的增加会提高滑坡灾害的人口风险。文中将不同RCPs情景多个模式的未来降水数据和SSPs情景下的未来人口数据相结合,构建滑坡灾害人口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中国滑坡灾害人口风险。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下中国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呈上升趋势,预估21世纪中期(2031—2060年)RCP4.5和RCP8.5情景下中国滑坡灾害高危险区面积相较于基准时期(1970—2000年)将分别增长5.5%和7.9%。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增长最为显著。中国未来滑坡灾害的人口风险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RCP8.5/SSP3情景较RCP4.5/SSP2情景上升更多,预计21世纪中期滑坡灾害年均伤亡人口将由基准时期的639人增加至956人;21世纪末期(2071—2100年),由于滑坡灾害暴露人口下降,年均伤亡人口将减至737人。未来浙江、广东、四川、云南和西藏省始终是滑坡灾害伤亡人口最高的省份,需加大防范措施,降低滑坡灾害人口风险。

SSP“双碳”路径下赣江流域径流变化趋势
杨晨辉, 王艳君, 苏布达, 蒲阳, 王媛, 姜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177-187.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104
摘要 ( 980 )   HTML ( 81 )   PDF (10615KB)( 1012 )

根据共享社会经济情景(SSPs)分为“双碳”路径(SSP1-1.9、SSP1-2.6、SSP2-4.5、SSP4-3.4、SSP4-6.0)和“高碳”路径(SSP3-7.0、SSP5-8.5)。在碳达峰(2028—2032年)和碳中和(2058—2062年)两个时期,采用5个气候模式,7个情景驱动SWAT水文模型,分析赣江流域径流演变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961—2017年赣江流域观测到的年均气温以0.17℃/(10 a)的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降水以17 mm/(10 a)的速率呈不显著上升。“双碳”和“高碳”路径下,2021—2100年赣江流域均呈现暖湿态,气温持续变暖,降水有所增加;碳达峰、碳中和时期,“双碳”路径下年径流呈现增加趋势;“双碳”路径下,月径流在汛期呈现增加趋势,枯水期在SSP1-1.9、SSP1-2.6、SSP2-4.5、SSP4-3.4下呈现增加趋势,在SSP4-6.0下呈现减少趋势。“双碳”路径下极端水文事件强度将可能小于“高碳”路径。

温室气体排放
北京市高分辨率CO2排放清单研究
廖虹云, 赵盟, 李艳霞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188-195.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192
摘要 ( 767 )   HTML ( 57 )   PDF (2864KB)( 1093 )

CO2排放清单是推动城市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文中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测算了2017年北京市CO2排放清单。自下而上方面,基于近13000座锅炉数据核算了CO2排放量。自上而下方面,利用改编后的北京市分行业分品种能源消费表对自下而上核算的分行业能源消费数据进行校验,从宏观上控制核算数据的系统误差。研究发现,尽管实施了去煤化一系列政策,北京市中心城区仍然是碳排放最密集、强度最大的区域。北京市制定下一阶段的低碳发展政策,需更加重视控制道路交通、商业楼宇和居民生活产生的碳排放。

基于飞行阶段的精细化航空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
吕晨, 刘浩, 徐少东, 杨楠, 杜梦冰, 蔡博峰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196-204.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158
摘要 ( 834 )   HTML ( 46 )   PDF (1310KB)( 1400 )

航空运输是交通领域CO2排放增长最快速的部门。文中选择中国民航使用频率较高的超大型、大型、中型和小型飞机的典型机型,基于不同飞机在起飞、爬升、巡航、接近和滑行阶段引擎油耗速率、运行时间和油耗量的变化,计算航空飞机CO2排放因子。同时结合各机型碳排放因子、额定载客量与客座率评估旅客搭乘不同飞机时的人均CO2排放量(即单位客运周转量CO2排放因子)。结果显示,超大型飞机、大型飞机、中型飞机和小型飞机在其航程区间内的平均CO2排放因子分别为49.8、31.7、16.2和8.5 kg CO2/km;满载条件下单位客运周转量CO2排放因子均值分别为102.6、95.2、81.7和112.4 g CO2/(人∙km)。起飞和爬升阶段引擎油耗速率约为巡航阶段油耗速率的2.6~3.4倍和2.0~2.8倍,飞机CO2排放因子随飞行里程的提高而降低。航空运输是高碳客运方式,相同里程条件下,航空单位客运周转量CO2排放因子显著高于高铁、道路机动车等其他客运方式。提升燃油效率、减少短途航运、合理安排航线以提高客座率并减少中途转机是降低航空碳排放量的有效途径。

近零能耗建筑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
冯国会, 崔航, 常莎莎, 黄凯良, 王茜如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205-214.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107
摘要 ( 1112 )   HTML ( 66 )   PDF (1546KB)( 1286 )

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建立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以严寒地区某近零能耗建筑为例,开展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同时,选取了建筑保温材料类型、保温材料厚度、窗户类型、窗墙面积比、供暖系统形式以及建筑使用寿命等影响因素,开展了建筑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以及建筑拆除清理阶段碳排放占比分别为51.3%、1.3%、47.3%、0.1%;通过采用低碳环保材料、保温材料厚度在160~260 mm之间、窗墙面积比在0.1~0.2之间、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供能方式以及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能够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年均碳排放。

对策论坛
国际气候投融资监测、报告与核证制度及启示
曾桉, 谭显春, 王毅, 高瑾昕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215-229.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198
摘要 ( 692 )   HTML ( 55 )   PDF (1378KB)( 807 )

实现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亟需构建与之匹配的气候投融资体系。气候投融资监测、报告与核证(MRV)是气候投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能够有效地监督报告资金来源、使用及效果,另一方面能够统筹利用现有资金充分发挥对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作用,并撬动更多资金流向气候变化领域。本文通过广泛的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全面总结分析国际气候投融资MRV制度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2010年以来随着气候融资的渠道和数量不断增加,国际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双边、多边公共资金MRV制度,正在探索建立覆盖私人资金、国内资金等更多来源的气候资金MRV制度。与此同时,逐步建立了气候资金效果MRV制度,从气候资金的气候效益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效果,扩展到非气候效益如与《巴黎协定》资金目标的一致性、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等。我国气候投融资MRV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应从顶层设计、政策标准、统计报告、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予以完善。

国家自主贡献更新进展、特征及其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
樊星, 高翔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230-239.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185
摘要 ( 1037 )   HTML ( 61 )   PDF (1350KB)( 902 )

国家自主贡献(NDC)是《巴黎协定》最核心的制度,体现了全球气候治理模式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的变迁。文中对截至2021年7月1日92个缔约方通报或更新的NDC进行了比较分析,识别出7种更新方式:提高量化减排目标数字、调整减排目标类型和覆盖范围、增加适应目标和政策、增加2050年减排愿景、主动适用NDC信息和核算导则、报告实施进展、补充落实目标的政策措施。研究发现部分国家NDC更新存在调高目标数字但实际减排力度倒退、以远期承诺规避近期力度提升和落实进展、实施NDC的资金需求巨大但无法保障等问题。文中认为,全球气候治理应尊重并支持各国多样的NDC更新方式,巩固“自下而上”安排,还应树立全面的力度观,倡导目标力度、实施力度和保障力度并重。

中国碳中和目标内涵与实现路径综述
张浩楠, 申融容, 张兴平, 康俊杰, 袁家海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240-252.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058
摘要 ( 2017 )   HTML ( 160 )   PDF (1575KB)( 2342 )

碳中和已成为引领中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纲领性目标。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与评述,从目标内涵和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一重要命题。中国碳中和目标与全球温控2℃/1.5℃目标内涵一致,需要以阶段性减排成效为基础制定中期行动方案来逐步实现长期减排目标。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两个主要路径,高比例非化石能源代表的“零碳图景”与化石能源脱碳化代表的“净零图景”之间有着互补与冲突并存的矛盾关系,这需要在政府顶层设计、行业协作创新和企业实践推广的联合支持下,借助“电力、碳、金融”等市场化工具的强外部作用力,加强对切实可行、经济可负担的零碳、低碳和脱碳技术的探索创新与协同应用,最大可能地降低转型难度与减排代价。就碳中和技术路径而言,能效技术、新能源和数字化贯穿碳中和的全过程,近期以强化储能和需求响应等灵活性资源的应用及加快终端电气化进程为主,中期要加强能源互联、推动低碳材料和负排放技术的示范应用,远期评估现实可行且成本可负担的全面碳中和方案,确保碳中和转型重塑的安全经济可靠。

简讯
三个全球气象灾害数据库对比及展望
王毅, 杨舒楠, 张立生, 曹勇, 尹宜舟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2): 253-260.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1.067
摘要 ( 2515 )   HTML ( 152 )   PDF (1125KB)( 2221 )

针对气象相关灾害,对3个主要全球灾害数据库进行了概述,包括比利时鲁汶大学国家灾害流行病研究中心的紧急灾害数据库(EM-DAT)、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的自然灾害数据库(NatCat)和瑞士再保险公司的数据库(Sigma),比较了各灾害数据库在建设目的、收录标准及灾害种类划分上的差异。EM-DAT由于能够访问下载,在国际上应用最广泛。NatCat和Sigma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方面更具优势。全球灾害数据库对早期历史灾害事件及欠发达地区的灾害事件收录存在一定的偏差,对一些小型灾害反映不足。未来需要进一步提升灾害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细度,完善灾害数据库的标准规范,加强多种灾害数据库的交叉校验,为研究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与气象灾害之间的联系奠定扎实的数据基础。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