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WGIII解读专栏

该专栏为IPCC AR6 WGIII报告解读专栏。

默认 最新文章 浏览次数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IPCC AR6报告解读:气候治理政策的新视角及对我国的启示
汤维祺, 吴力波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 19 (2): 151-159.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245
摘要675)   HTML53)    PDF (3750KB)(615)   

2022年4月,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WGIII),指出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行动与目标尚存巨大差距,亟待立即行动,推动经济、社会、科技全系统的深刻和全面变革。气候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治理广泛交互,政策体系的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多维度、多层级、多目标政策工具的交互,推动法律与规划、国家行动与城市等次国家行动、规制性政策与经济性政策、直接控排政策与间接气候政策间的协同,实现更全面、深入的低碳转型。为此,需优化政策供给,在明确长期变革愿景的基础上,强化气候治理对环境健康、经济增长等其他发展目标的溢出效应、关注气候治理对社会分配的影响、加强社会观念引导和广泛参与,有助于最大化综合效应、最小化行动阻力,为气候治理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我国而言,面对“双碳”目标的严峻挑战,亟待做好碳市场与其他关键政策节点衔接;鼓励、引导各地因地制宜自主行动深化低碳转型,强化国家支持和区域间协同;深入探索以低碳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协同路径;并从推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角度,优化减排、增汇、负碳长期路径。通过跨系统、跨部门、多层级政策协同,构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等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PCC AR6 WGIII报告解读:城市系统减缓气候变化
米志付, 张浩然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 19 (2): 139-150.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273
摘要632)   HTML38)    PDF (3165KB)(743)   

城市系统的减缓策略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WGIII)第八章“城市系统和其他居住区”针对城市系统如何减缓气候变化,围绕城市减缓策略下的协同与权衡、城市系统和温室气体排放、城市减缓策略、治理制度和财政、不同类型城市的综合减缓路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全面评估。报告指出,日益集中的人口和活动是提高资源效率和规模脱碳的机遇。城市碳排放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的份额持续增加,且区域间差异较大。到2030年,新建和升级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将产生显著排放,同时城市土地面积的增长,也对未来碳锁定产生重大影响。鉴于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和预测未来极端气候事件更频繁的双重挑战,迫切需要将城市减缓策略纳入城市规划设计中,以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只有通过深度脱碳和系统性转型才能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基于报告结论,我国应加强对城市系统减缓气候变化的关注。首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能源系统电气化和加强城市蓝绿基础设施三大总体减缓策略,从多维度、多部门耦合的角度实施可持续城市化。其次,制定城市级别的减缓目标以及碳达峰路径,并加强城市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关联,以减缓气候变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PCC AR6:长期减排路径
姜克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3, 19 (2): 133-138.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248
摘要834)   HTML80)    PDF (1085KB)(731)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于2022年4月发布,与前几次评估报告类似,其中一章是长期减排路径。每次评估报告长期减排路径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期减排路径可以为全球未来的合作提供学术支持。第六次评估报告对到2021年为止的公开发表的情景进行了评估,其中主要的情景是针对《巴黎协定》中提出的温升目标进行的研究,这次评估报告长期减排路径的核心是分析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路径和相关政策、成本,以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联。本文解析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中第三章的主要评估结果,也给出了未来长期减排路径研究的方向。实现《巴黎协定》温升目标下的碳预算随着CO2排放持续上升而缩减,要实现这些目标,全球需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碳达峰之后进入快速下降阶段,并在未来需要负排放技术,所有部门都需要有力的减排措施,这些减排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进展与评价
蒋含颖, 高翔, 王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18 (5): 591-604.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86
摘要825)   HTML186)    PDF (2493KB)(1113)   

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间合作已成为普遍共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III)报告第十四章回顾了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以来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进展,基于所提出的评价体系对进展进行了系统评估。报告认为,AR5 以来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最重要的进展是基于《巴黎协定》建立的以国家自主贡献为核心的全球行动模式;除《巴黎协定》外,国际上也形成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机制,其中,气候俱乐部是国际气候合作研究的新热点。对于《巴黎协定》的有效性,目前国际社会存在正反两种观点,并认为《巴黎协定》能否达成既定目标取决于是否有能力强化全球下一步的集体气候行动目标和实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PCC AR6报告解读:全球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发展评估
彭雪婷, 吕昊东, 张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18 (5): 580-590.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140
摘要1460)   HTML217)    PDF (3777KB)(2093)   

近年来,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报告对CCUS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围绕减排潜力、减排成本、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对CCUS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估。结论显示,CCUS技术是全球气候目标实现不可或缺的减排技术组合,到21世纪中叶有潜力实现累积千亿吨级减排效应,但当前CCUS技术成熟度整体处于示范阶段,成本较高,减排潜力有待进一步释放。综合考虑CCUS可以有效降低巨额资产搁浅风险、具有良好社会环境效益等因素,我国应结合自身“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将CCUS作为战略性技术,统筹政策顶层设计、加速技术体系构建、探索市场激励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CCUS技术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PCC AR6报告解读:工业部门减排
郭偲悦, 耿涌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18 (5): 574-579.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116
摘要693)   HTML161)    PDF (1320KB)(738)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III)报告对全球工业部门碳排放现状、减排需求、主要措施等情况做了系统全面评估。报告指出,工业部门是2000年以来碳排放增长最快的部门;到21世纪中叶,工业部门实现CO2净零排放是可能的,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在持续推动工业节能的同时注重提升材料效率、推进电气化与燃料替代、发展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减排措施的应用。报告相关结论,对我国工业部门碳减排工作的部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PCC AR6报告解读:强化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交通运输部门减碳路径
高园, 欧训民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18 (5): 567-573.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149
摘要592)   HTML148)    PDF (1275KB)(863)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交通运输章评估了该行业温室气体的减缓措施和转型路径。1990年以来,全球交通运输部门温室气体排放量一直增长,2019年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排放源,仅次于电力、工业以及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利用(AFOLU)部门,其增长速度超过其他最终用途行业。报告强调了交通减排的重要性,主要的减排措施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减少需求,其次是对陆路交通部门进行脱碳,再次是对重型的水运和航空运输等进行脱碳。评估的多种燃料和动力技术处于不同的商业化水平,它们未来应用时间节点和规模各有不同。对于陆路交通来说,需要继续推进电气化;对于水运和航空来说需要进一步应用低碳技术,并优化国际管理机制;从中长期来看,所有部门都需要强调运输服务需求管理和运输效率的提升。情景相关的文献评述分析表明,全球温升目标要求全经济部门采取减排措施,特别是交通电气化的减排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部门的脱碳。如果不采取减缓措施,交通运输部门排放在2050年可能增长65%(相对2010年);如果成功实施减缓战略,该部门的排放量将减少68%,这也与全球1.5℃温升目标要求相一致。关于这些减缓措施的分析和判断,对我国交通运输部门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IPCC AR6报告建筑章节的介绍和解读
白泉, 胡姗, 谷立静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18 (5): 557-566.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144
摘要659)   HTML152)    PDF (2637KB)(651)   

IPCC于2022年4月正式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三工作组(WGIII)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该报告以已发布的第一和第二工作组报告作为基础,评估了各领域减缓气候变化的进展。报告的第九章建筑章节系统全面地评估了全球建筑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趋势和驱动因素,综述并评估了建筑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潜力、成本和政策。报告主要结论认为,全球建筑领域有可能在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但如果政策措施执行不力,将有可能在建筑领域形成长达几十年的高碳锁定效应。报告的主要结论将成为全球建筑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重要参考,对于我国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面向福祉和公平的需求侧减排路径、潜力与政策
郑馨竺, 董馨阳, 王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18 (5): 546-556.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072
摘要603)   HTML161)    PDF (4475KB)(943)   

需求侧减排是协同实现碳中和目标与民生福祉、社会公平改善的重要抓手,也是以“人”为中心连接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纽带。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首次独立成章(第五章)介绍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侧解决方案。报告将需求侧减排与福祉、公平等目标关联起来,依循“避免-转变-改进(ASI)”的战略框架,梳理了需求侧的减排措施和减排潜力;揭示了社会文化、心理活动、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等因素对需求侧减排的关键驱动作用,指出多种驱动因素之间相互依赖,呈现叠加效应;明确了激发需求侧减排的动力和能力需要科学的行为干预和政策设计以推动系统性变革。文中对该章主要结论做扼要解读,同时就该章节对中国的相关研究和政策启示展开讨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历史排放趋势和驱动因素相关核心结论解读
谭显春 戴瀚程 顾佰和 黄晨 朱开伟 马啸天 闫洪硕 刘心远 朱衍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153
录用日期: 2022-08-24

IPCC AR6 WGIII报告减缓主要结论、亮点和启示
王卓妮, 袁佳双, 庞博, 黄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18 (5): 531-537.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123
摘要1442)   HTML261)    PDF (1306KB)(1622)   

2022年4月4日,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报告和决策者摘要发布。报告全面评估了2010年以来减缓气候变化领域的最新科学进展,为国际社会深度认识和理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不同温升水平下的减排路径以及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行动等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基于报告主要结论,围绕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差异、减缓路径分类、与土地利用相关的排放评估及CO2去除技术评估等方面的亮点,文中提出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政策行动中,中国应坚定“双碳”战略目标,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差异背景下,将可持续发展、公平和消除贫困植根于社会发展愿景中实施减缓路径,并加快提升气候变化综合评估核心科学技术的研发进度,以进一步提升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认识减缓气候变化最新进展科学助力碳中和
袁佳双, 张永香, 陈迎, 于金媛, 王红丽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2, 18 (5): 523-530.   doi: 10.12006/j.issn.1673-1719.2022.176
摘要637)   HTML196)    PDF (1925KB)(863)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三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2:减缓气候变化》。报告归纳和总结了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以来的最新减缓气候变化的研究进展,将为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气候变化减缓行动、系统转型、追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报告指出1850—2019年人类活动已累积排放了约2.4万亿t CO2,其中58%是1990年前排放的。未来想要控制全球的温升水平就必需立即采取减缓行动。在低和最低排放情景下,化石能源均需大幅减少;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能源供应的主体;实现碳中和需要依赖负排放技术和增加碳汇。技术进步是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条件之一。加速和公平的气候行动对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报告结论再次表明中国碳中和目标符合《巴黎协定》低于2℃并努力实现1.5℃温升目标的减缓路径。未来我国应围绕报告中涉及的国家核心关切和重点内容加强专题研究。在加强科学解读和有效使用报告结论的同时,更需主动参与IPCC科学评估进程,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为我国气候治理理念的国际传播贡献力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京ICP备11008704号-4
版权所有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传真:(010)58995171 E-mail:accr@cma.gov.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